+1按鈕

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

覺覺錄---存養篇(五)

有作用者,器宇定是不凡;
有智慧者,才情決然不露。


解釋:
有作為的能臣,他的器量胸懷必定是卓越超群的;有智慧的謀士,他的才智能力一定是隱而不露的。




意粗性躁,一事無成;
心平氣和,千祥駢至。


解釋:
粗心大意又急躁,無論大事小事都做不成功;心境平穩而和緩,吉祥順心的事會紛至沓來。




世俗煩惱處,要耐得下;
世事紛擾處,要閒得下;
胸懷牽纏處,要割得下;
境地濃艷處,要淡得下;
意氣忿怒處,要降得下。



解釋:
世俗人情,令人煩惱,要能忍耐得住;世事紛擾,令人厭惡,要安閒自處;追求功利,令人神馳,要能斷然割捨;濃情艷慾,令人心往,但要淡然待之;意氣用事,令人忿怒,則要心平氣和。


以和氣迎人,則乖沴滅;
以正氣接物,則妖氣消;
以浩氣臨事,則疑畏釋;
以靜氣養身,則夢寐恬。



解釋:
以平和友善的態度待人,悖逆與傷害就消除了;用正大光明的態度接觸外物,妖風邪氣就掃空了;用光明剛直的作風辦理事務,疑慮與畏懼就冰釋了;用平靜安祥的心境修身養性,睡覺也就香甜了。



觀操存本利害時,觀精力在飢疲時,
觀度量在喜怒時,觀鎮定在震驚時



解釋:
利害臨身,禍福攸關,是考驗一個人操守存養的好時機;飢餓凍餒,疲憊勞頓,是考驗一個人精神體力的好時機;彈冠相慶,怒火中燒,是考驗一圈人器重胸懷的好時機;變故突生,令人震驚,是考驗一個人沉穩鎮定的好時機。




大事難事,看擔當;逆境順境,看襟度;
臨喜臨怒,看涵養;群行群止,看識見。



解釋:
承擔重任的能力,應從大事難事上衡量;襟懷氣度的寬窄,應從順境逆境上考察;品德涵養的高下,應在臨喜臨怒時檢驗;見識膽略的深淺,應在眾論囂時體現。




輕當矯之以重,浮當矯之以實;褊當矯之以寬,執當矯之以圓;
傲當矯之以謙,肆當矨之以謹;奢當矯之以儉,忍當矯之以慈;
貪當矯之以廉,私當矯之以公;
放言當矯之以緘默,好動當矯之以鎮靜;
粗率當矯之以細密,躁急當矯之以和緩;
怠惰當矯之以精勤,剛暴當矯之以溫柔;
淺霧當矯之以沉潛,谿工刻當矯之以渾厚。



解釋:
應當用穩重去糾正輕狂的毛病;應當用樸實去糾正浮誇的毛病;應當用寬容去糾正褊狹的毛病,應當用圓通去糾正固執的毛病;應當用謙遜去糾正傲慢的毛病;應當用謹慎去糾正狂放的毛病;應當用儉樸去糾正奢華的毛病;應當用慈愛去糾正殘忍的毛病;應當用廉潔去糾正貪婪的毛病;應當用公正去糾正自私的毛病;應當用緘默去糾正亂說的毛病;應當用鎮靜去糾正好動的毛病;應當用細密去糾正粗率的毛病;應當用和緩去糾正急躁的毛病;應當用勤奮去糾正怠惰的毛病;應當用溫和去糾正暴躁的毛病;應當用深沉去糾正淺薄的毛病;應當用渾厚去糾正苛刻的毛病。

覺覺錄---存養篇(四)

處逆境心,須用開拓法;
處順境心,要用收斂法。
智慧如鏡,富貴福澤,其翳之者也。
困苦難難,其磨之者也。


解釋:
處於逆境,思想要開拓放達,奮發圖強;處於順境,思想要警覺收斂,約束自身。人的智慧如同一面鏡子,富貴幸福的生活,會把鏡子玷污遮掩,使它蒙上塵垢;而困苦艱難的處境,卻刮垢磨光,使鏡子再次光亮透明。




世路風霜,吾人煉心之境也;
世情冷暖,吾人忍性之地也;
世事顛倒,吾人修行之資也。


解釋:
世路風霜艱險,是我們錘鍊思想的環境;世情冷暖炎涼,是我們克制性情的時機;世事是非顛倒,是我們修身實踐的憑藉。



謙退是保身的第一法;
安詳是處世的第一法;
涵容是待人的第一法;
灑脫是養心的第一法。


解釋:
謙遜退讓,是全身避禍的首要方法;從容穩重,是立身處世的首要方法;涵養包容,是屈己待人的首要方法;灑脫不拘,是養心全性的首要方法。




自處超然,處人藹然;
無事澄然,有事斬然;
得意淡然,失意泰然。



解釋:
獨居自處,應超脫倜儻;對待別人,要和藹可親;閒居無事,應安祥清靜;辦理事情,要果斷剛強;春風得意,應毫不在意;坎坷失意,要心情安定。




靜能制動,沉能制浮,
寬能制褊,緩能制急。


解釋:
要用寧靜淵深去遏止輕舉妄動,要用沉靜持重去遏止輕浮草率,要用豁達寬容去遏止褊狹固執,要用舒緩委婉去遏止急躁迫切。





有才而性緩,定屬大才;
有智而氣和,斯為大智。


解釋:
有才能的人,性情舒緩持重,一定是個才華特異的大才子;性聰穎的人,氣度溫和文雅,才能稱為智慧超群的智多星。

覺覺錄---存養篇(三)

無慾之謂聖,寡慾之謂賢,
多慾之謂凡,徇慾之謂狂。


解釋:
摒棄慾望,叫做聖哲;減少慾望,叫做賢士;慾望很多,叫做凡夫;放縱慾望,叫做狂人。




宜靜默,宜從容,宜謹嚴,宜儉約,四者切己良箴;
忌多慾,忌妄動,忌坐馳,忌旁鶩,四者切己大病。


解釋:
待人處事應該沉靜緘默,安逸舒緩,慎重嚴密,儉樸節約,這四條是關係自身的大好箴言;立身處世忌許慾求過度,越軌行動,想入非非,感情不專,這四條是關係自身的致命毛病。



常操常存,得一恆字訣;
勿忘勿助,得一漸字訣。



解釋:
經常運用道德規範,凝心反省去惡從善,就要持之以恆;不能忘記修心持身,不要依賴外力督促,應該自修漸進。




敬守此心,則心定;
斂抑其氣,則氣平。



解釋:
恭謹嚴肅地潔身自愛,心境自然安穩;約束穩定自己的感情,感情就會平靜。



怒是狂虎,慾是深淵。



解釋:
脾氣暴躁,是猛虎惡獸,傷人害己;情慾過多,如萬丈深淵,葬送人生。




心一鬆散,萬事不可收拾;
心一疏忽,萬事不入耳目;
心一執著,萬事不得自然。



解釋:
思想一旦鬆懈散漫,任何事都會一敗塗地;思想一旦粗疏忽略,任何事情都會不聞不見;思想一旦困執偏狹,任何事情都會僵死凝滯。





一念疏忽,是錯起頭;
一念決裂,是錯到底。


解釋:
錯誤的萌生,往往是思想的一時疏忽;錯誤的鑄成,常常是思想的草率決斷。

覺覺錄---存養篇(二)

存養宜沖粹,近春溫;
體察宜謹嚴,近秋肅。


解釋:
保存本心,培養正性,應當淡泊純淨,就像春溫和煦;檢查得失,省察缺點,應當慎重嚴密,類似秋風肅殺。



就性情上理會,則曰涵養;
就念慮上提撕,則曰省察;
就氣質上銷熔,則曰克制。


解釋:
從人的性情上培養感化,就叫涵養;從人的思想上提醒振作,就叫省察;從人的氣質上熔化鍛練,就叫克制。




一動於欲,欲迷則昏;
一任乎氣,氣偏則戾。


解釋:
慾望一產生,就迷惑失常;處事一任性,就偏執失常。




人心如穀種,滿腔都是生意,物慾錮之而滯矣;然而生意未嘗不本也,疏之而已耳;
人心如明鏡,全體渾是光明,習染薰之而暗矣;然而明體未嘗不存也,拭之而已耳。



解釋:
人的心靈如同糧食種子,彌滿生機;物慾想阻塞埋沒它,讓它不透氣,但是種子的生命力並未消失;只要加以疏通,就可以助其生長了;人的思想如同明亮的鏡子,通體光明,習俗薰染玷污它,使它昏暗了,然而明鏡的本體並沒有喪失;只要進行擦拭,就仍然明亮如故。



果決人似忙,心中常有餘閒;
因循人似閒,心中常有餘忙。


解釋:
辦事果斷的人,看似忙碌,但心中常有餘暇時候;作事拖延的人,看似悠閒,但心中常是勞擾繁亂。



寡慾故靜,有主則虛。
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,
不為外物所實之為虛。



解釋:
清心寡慾,就會心境平靜;心有定見,就會心態虛曠。不披外物誘惑而動心,叫做心境平靜;不被外物充塞,叫做心態虛曠。



覺覺錄---存養篇(一)

性分不可使不足,故其取數也宜多:曰窮理,曰盡性,曰達天,曰入神,曰致廣大、極高明;


情慾不可使有餘,故其取數也宜少:曰謹言,曰慎行,曰約己,曰清心,曰節飲食、寡嗜慾。



解釋:
充分發揮人的天性稟賦,發揮得越多越好:運用天性窮究物理,極盡智力,通達自然,思維神妙,造就豁達的胸懷和高潔的品德;儘量壓抑人的情感慾望,遏制到越少越好:管束自己謹慎說話,持重辦事,約束自身,心地高潔,還要節衣縮食並減少情慾和嗜好。




大其心,容天下之物;
虛其心,受天下之善;
平其心,論天下之事;
潛其心,觀天下之理;
定其心,應天下之變。


解釋:
思想開闊,才能包容天下的千山萬壑;思想謙虛,才能接受天下的真知善德;思想平明,才能縱論天下的善惡得失;思想深沉,才能探討天下的學說哲理;思想穩定,才能應付天下的風雲變幻。



清明以養吾之神,湛一以養吾之慮,
沉警以養吾之識,剛大以養吾之氣,
果斷以養吾之才,凝重以養吾之度,
寬裕以養吾之量,嚴冷以養吾之操。



解釋:
把自己的精神,培養得清淨明澈,把自己的思想,培養得澄清專一;把自己的膽識,培養得深沉敏捷;把自己的氣魄,培養得堅強宏大,把自己的才能,培養得果敢決斷;把自己的器重,培養得端正莊重,把自己的胸襟,培養得豁達寬容,把自己的節操,培養得嚴肅冷峻。



自家有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涵育以養深;
別人不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渾厚以養大。



解釋:
對自身的優點,要掩藏幾分,這是用涵養化育來培養深沉的品格;對別人的缺點,要掩藏幾分,這是用樸實厚重來造就博大的胸懷。


涵養沖虛,便是身世學問,
省卻煩惱,何等心性安和。



解釋:
培養造就沖淡清虛的品格,便是一生的學問;丟棄無端的煩惱,心境又是多麼安靜平和!

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

覺覺錄---學問篇(五)

讀書貴能疑,疑乃可以啟信;
讀書在有漸,漸乃克底有成。


解釋:
讀書求學,貴在提出疑問,有了疑問,才能深入討論,剖析明白;讀書求學,應當循序漸進,穩步徐進,方能紮實進取,獲得成功。



看書求理,須令自家胸中點頭;
與人談理,須令人家胸中點頭。


解釋:
讀書追求道理,要自己心中表示折服方可;闡發見解,要使別人心中真正贊同才行。


愛惜精神,留他日擔當宇宙;
嗟跎歲月,問何時報答君親?


解釋:
保養精神,保持旺盛的精力,留待將來擔負經天緯地的重任;苟安度日,空渡寶貴光陰歲月,何年何月才能報效國家與父母?



戒浩飲,浩飲傷神;戒貪色,貪色滅神;
戒厚味,厚味昏神;戒飽食,飽食悶神;
戒多動,多動亂神;戒多言,多言損神;
戒多憂,多憂鬱神;戒多思,多思撓神;
戒久睡,久睡倦神;戒久讀,久讀苦神。



解釋:
不要過量飲酒,酗酒使精神損傷;不要貪戀女色,貪色使精神毀滅;不吃醇美菜餚,美食使精神昏昧,不要暴飲暴食,過量飲食使精神煩悶;不要活動過量,多動使精神散亂;不要多話,話說過屬使精神減損,不要成天憂心,憂慮過多使精神抑鬱;不要苦思冥想,過度思考使精神變形;不要睡太多,貪睡使精神倦怠;讀書時間不要太長,久讀使精神困苦。

覺覺錄---學問篇(四)

心慎雜欲,則有餘靈;
目慎雜觀,則有餘明。


解釋:
思想不要考慮雜事,集中思考問題,常會醞釀出獨特的見解;眼睛不要東張西望,仔細觀察事物,常可發現出精妙的細節。


案上不可多書,心中不可少書;
魚離水則鱗枯,心離書則神索


解釋:
書案不可以放太多書,心裡不能缺少書;魚離開水,鱗片就會乾枯,心裡離開書,就神情索然。




志之所趨,無遠勿屬,
窮山距海,不能限也;
志之所向,無堅不入,
銳兵精甲,不能御也。


解釋:
在志向的鼓舞下,任何遙遠的地方都能走到,高山大海也不能阻攔;在志向的激勵下,無比堅固的堡壘也能攻破,精兵強將也無法抵禦。


把意念沉潛下來,何理不可得;
把志氣奮發起來,何事不可做?


解釋:
把全部心思沉浸在治學上,任何深奧的哲理都透徹地把握;把昂揚志向奮發在創業上,任何艱難的事情都能圓滿完成。



不虛心,便如以水沃石,一毫進入不得;
不開語,便如膠柱鼓瑟,一毫轉動不得;
不體認,便如電光照物,一毫把捉不得;
不躬行,便如水行得車,陸行得舟,一毫受用不得。



解釋:
學習不虛心,如同用水灌渴石頭,滴水不進;學習不開竅,如同用膠黏住琴柱,轉不得弦;學習不體會,如同閃電照亮物體,抓不住光;學習不實踐,如同在河裡推車,在路上駕船,毫無用途。

覺覺錄---學問篇(三)

接人,要和中有介;
處事,要精中有果;
認理,要正中有通。


解釋:
與人交往,要謙遜和緩,又要有耿介之心;處理事務,要反覆斟酌,又要果敢決斷;研讀哲理,要公正平允,又要懂得變通。


古之學者,得一善者,附於其身;
今之學者,得一善言,務以悅人。


解釋:
古代的學者,得到一句精粹的話,就會身體力行;現在的文人,得到一句良言,立即向人炫耀。



古之君子,病其無能也,學之;
今之君子,恥其無能也,諱之。


解釋:
古代的學者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擔憂,就發奮學習;現在的文人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羞愧,就隱瞞短處,避諱批評。



眼界要闊,遍歷名山大川;
度量要宏,熟讀五經諸史。


解釋:
眼界要開闊,就要遊覽名山大川;度量要宏大,須得熟讀經史典故。


讀經傳,則根底厚;
看史鑑,則議論偉;
觀雲物,則眼界寬;
去嗜欲,則胸懷淨。



解釋:
讀經書,閱傳注,就為治學打下堅實基礎;看史籍,鑑古今,就使宏論滔滔切中要點;遊山川,觀壯景,就使志氣凌雲眼界開闊;戒嗜好,棄私欲,就使胸懷磊落一塵不染。


一庭之內,自有至樂;
六經之外,別無奇書。


解釋:
庭院雖小,自有賞心悅目之樂事;六經之外,更無奇特之書。


讀未見書,如得良友;
讀已見書,如逢故人。


解釋:
閱讀沒看過的書,如結識好友,情意合契;重讀已看過的書,如老友相會,敘舊增誼。



何思何慮,居心當如止水;
勿止勿忘,為學當如流水。


解釋:
切忌多思多慮,心胸心境應如靜止不動的水,純潔寧靜;不應停止遺忘的是,為學求知要像流動不息的水,永無休止。

覺覺錄---學問篇(二)

懍閒居以體獨,卜動念以知幾,
謹威儀以定命,敦大倫以凝道,
備百行以考旋,遷善改過以作聖賢。


解釋:
篤敬獨居,潛心體察領渚人生的真諦,分析飛動的思緒,預測事物發展的細微變化;以莊動自己的威儀,決定命運的吉祥;敦化人倫,形成穩固的道德規範;具備各種好德行,考察道德品質的得失,改正過失以走上善道,盡力把自己造就成為聖人。




萬理澄澈,則一心愈精愈謹;
一心凝聚,則萬理愈通愈流。


解釋:
透徹把握人生,那麼思想情操就更加純正嚴謹;全部身心專注,那流探索哲理就更為通達曉暢。



身在天地後,心在天地前。
身在萬物中,心在萬物上。


解釋:
天地自然乃是哺育人類的母親,人類應考慮改造天地創造未來;生活在萬物之中,要遵循規律,思維在萬物之上,應開拓進取。



觀天地生物氣象,
學聖賢古己工夫。


解釋:
觀察天地萬物繁衍變化的景象,學習聖賢古制約束自身的造詣。



下手處,是自強不息,
成就處,是至誠無息。


解釋:
創業時,激勵自己,積極進取,絕不停息;成功後,告誡自己,誠懇待人,始終如一。



以聖賢之道教人易,以聖賢之道治己難;
以聖賢之道出口易,以聖賢之道躬行難;
以聖賢之道奮始易,以聖賢之道克終難。



解釋:
用聖賢之道教導他人很容易,用聖賢之道管好自己卻很難;用聖賢之道訴說講解很容易,用聖賢之道親自實行卻很難;用聖賢之道開始奮進很容易,用聖賢之道善始善終卻很難。


聖賢學問是一套,行王道,必本天德;
後世學問是兩截,不修己,只管治人。



解釋:
聖賢的學問是本末相合,推行仁義治天下,以天下之德為根基;後世的學問是言行相悖;對自己放任自流,只是一味訓戒別人。






口裡伊周,心中盜跖,責人而不責己,名為掛榜聖賢;
獨懍明旦,幽畏鬼神,知人而復知天,方是有根學問


解釋:
嘴裡講的是伊尹周公的德行,心裡裝滿了盜跖的強盜行徑,指責別人,不反省自己,這是掛招牌的假聖賢;白天嚴肅地省察自己,晚上恭謹地敬服鬼神,體察人生,又研究自然,才是根基紮實的學問。


無根本的氣節,如酒漢毆人,醉時勇,醒來消退,無分毫氣力;
無學問的識見,如庖人煬灶,面前明,背後左右,無一些照顧。



解釋:
沒有根本的志氣節操,如同醉漢滋事打人,醉時勇猛無畏,醒來渾身發軟,毫無勇敢氣力;缺少學問的見解膽識,好像廚子灶前烤火,只顧前面溫暖,對於背後左右的陰冷,毫不關照。




理以心得為精,故當沉潛,不然,耳邊口頭也;
事以典故為據,故當博洽,不然,臆說杜撰也。



解釋:
對理論的探索,以領悟和體會為精通,所以應當深透地思索揣摩,不然哲理便成為膚淺的道聽途說了;對史事的把握,應以典型和過程為依據,所以應當廣博地擇取運用,不然史事便會成為想當然的臆造了。

覺覺錄---學問篇(一)

古今來許多世家,無非積德;
天地間第一人品,還是讀書。

解釋:
古往今來世代顯貴家族,無不因積德造就;天天之間第一等好人品,還是由讀書培養。




讀書即未成名,究竟人品高雅;
修德不期獲報,自然夢穩心安。


解釋:
刻苦讀書,即使未能成名,到底人品高雅,氣度不凡;道德高尚,並不希圖社會報答,一定是時時恬然自安,飽食酣眠。




為善最樂,讀書便佳。

解釋:
幫助別人,做善事,最令我愉悅;認真讀書,重修養,最為人讚許。


聰明用於正路,愈聰明愈好,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;
聰明用於邪路,愈聰明愈謬,而文學功名適濟其計。


解釋:
聰明用在正途上,越聰明越好,文才名聲會幫助他事業精進;聰明用在邪門歪道上,越聰明越壞,文才名聲只助長其不當奸謀。



戰雖有陳,而勇為本;
喪雖有禮,而哀為本;
士雖有學,而行為本。


解釋:
戰場交戰,即使列陣有方,但以勇猛為本;操辦喪事,即使禮節周全,但以哀痛為本,文人學士,即使學富五車,但以德行為本。




飄風,不可以調宮商;
巧婦,不可以主中饋;
文章之士,不可以治國家。



解釋:
旋風,不能調和樂器的音調;巧婦,未必就能主持家政;文章妙手,不能用它來治理國家。



經濟出自學問,經濟方有本源;
心性見之事功,心性方為圓滿。


解釋:
經世濟民的本領,從學問中來,這本領才有本源;遠大的理想抱負,只有體現在事業的成功上,才稱得起有理想抱負。



捨事功 ,更無學問;
求性道,不外文章。


解釋:
捨棄事業功名,天下再沒有什麼實際學問;追求理性道德,不外乎孜孜以求著書立說。


何謂至行?曰庸行。
何謂大人?曰小心。
何以上達?曰下學。
何以遠到?曰近思。




解釋:
什麼是一個人的最高德行?是中庸之道。什麼是德高望重的長輩?是小心謹慎之人。怎麼樣才能上知天命?要體察人情世故。怎麼能遠達目標?要從近處思考。




竭忠盡孝,謂之人;治國經邦,謂之學;
安危定變,謂之才;經天緯地,謂之文;
霽月光風,謂之度;萬物一體,謂之仁。



解釋:
竭盡忠孝,才可稱為仁義之人;治國家邦,才可稱為經世之學;安危通變,才可稱為有用之才;經天緯地,才可稱為風流之文;爽朗溫和,才可稱為儒者風度;萬物一體,才可稱為君子之仁。


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賣柑者言---劉基

杭有賣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潰。出之燁然,玉質而金色。置於市,價十倍,人爭鬻之。予貿得其一,剖之,如有煙撲口鼻,視其中,則乾若敗絮。予怪而問之曰:「若所市於人者,將以實籩豆、奉祭祀、供賓客乎?將炫外以惑愚瞽乎?甚矣哉,為欺也!」

賣者笑曰:「吾業是有年矣,吾賴是以食吾軀,吾售之,人取之,未嘗有言,而獨不足子所乎?世之為欺者不寡矣,而獨我也乎?吾子未之思也。今夫佩虎符、坐皋比者,洸洸乎干城之具也,果能授孫吳之略耶?峨大冠、拖長紳者,昂昂乎廟堂之器也,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禦,民困而不知救,吏奸而不知禁,法斁而不知理,坐糜廩粟而不知恥。觀其坐高堂,騎大馬,醉醇醴而飫肥鮮者,孰不巍巍乎可畏,赫赫乎可象也?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也哉!今子是之不察,而以察吾柑!」

予默然無以應。退而思其言,類東方生滑稽之流,豈其憤世嫉邪者耶?而托於柑以諷耶?





語譯:
杭州有一個賣水果的販子,善於保藏柑橘,可以經冬歷暑卻不潰爛。取出來一個個光澤鮮艷,質地如溫玉,色澤似黃金。擺在市集上,價格比一般高出十倍,人們仍然爭相購買。我也買了一個,剖開以後,卻好像有股煙直撲口鼻,再看裡面,已經乾癟得像團爛棉絮。我不解地問他:「你所賣給人的柑橘,是要把它裝在祭器裡供奉神靈、祭祀祖先、招待賓客的呢?還是炫耀它好看的外表,去欺騙傻瓜、瞎子呢?你這樣騙人實在太過份了!」

賣柑橘的人笑著回答:「我幹這行有幾個年頭了,就靠這種橘子來養活自己。我賣柑橘,人家買去,從來也沒有人說閒話。怎麼就偏偏不能滿足您的要求呢?世上有的是騙子,難道就我一個?先生,您沒有去想罷了!現今,那些身佩兵符、坐虎皮椅的武將,雄赳赳,氣昂昂,一副保家衛國的將帥模樣,難道真能策劃出孫武、吳起那樣的戰術韜略嗎?而那班頭頂烏紗,腰束紳帶的文臣,氣宇軒昂,一副國家棟樑之才的架式,又真的能夠建立伊尹、皋陶那樣的豐功偉業嗎?盜賊四處蜂起卻不會防禦,民生疾苦竟不去解救,官吏奸詐卻不加制止,法令敗壞更無從整頓。白白耗費國家的糧食,還不知羞恥。您看這種坐高堂、騎大馬、喝美酒、吃美食的官員,哪一個不是趾高氣昂叫人敬畏,顯赫威嚴讓人效法的樣子?又有哪一個不是『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』的呢?但現在,先生您看不清,對我的橘子卻觀察得一清二楚!」

我被他說得無言以對。回來以後,思考他說的這番話,很像漢代東方朔寓諷諫於滑稽的言論。莫非,他也是位憤世嫉邪的賢人,有意寄託柑橘來諷喻世事嗎?




註解:
籩豆:古代祭祀和宴會用來裝果品的竹器叫籩,盛肉食的木器叫豆。
皋比:音ㄍㄠ  ㄆㄧˊ,虎皮,此指披著虎皮的椅子。
恍恍乎干城之具:洸洸,威武的樣子。干城,原為保衛城池之意,後指捍衛國家的武將。
孫吳:指孫武和吳起,春秋戰國時代的兵法家。
伊皋:指伊尹和皋陶,是上古的兩個賢臣,陶,音ㄧㄠˊ。
斁:音ㄉㄨˋ,敗壞。
坐糜廩粟:指官員白白地浪費國家發給的糧食。廩粟,國家發給的俸米。廩,音ㄌㄧㄣˇ。
飫:音ㄩˋ,飽食。
象:效法。

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

錄鬼簿序---鍾嗣成

賢愚壽夭,死生禍福之理,固兼乎氣數而言,聖賢未嘗不論也。蓋陰陽之屈伸,即人鬼之生死。人而知夫生死之道,順受其正,又豈有巖牆、桎梏之厄哉!雖然,人之生斯世也,但知以已死者為鬼,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。酒罌飯囊,或醉或夢,塊然泥土者,則其人雖生,與已死之鬼何異?此曹固未暇論也。其或稍知義理,口發善言,而於學問之道,甘為暴棄,臨終之後,漠然無聞,則又不若塊然之鬼之愈也。

予嘗見未死之鬼弔已死之鬼,未之思也,特一間耳。獨不知天地闔闢,亙古迄今,自有不死之鬼在。何則?聖賢之君臣,忠孝之士子,小善大功,著在方冊者,日月炳煥,山川流峙,及乎千萬劫無窮已,是則雖鬼而不鬼者也。余因暇日,緬懷古人,門第卑微,職位不振,高才博藝,俱有可錄。歲月彌久,湮沒無聞。遂傳其本末,弔以樂章。使冰寒乎水,青勝於藍,則有幸矣。名之曰錄鬼簿。嗟乎!余亦鬼也。使已死未死之鬼,得以傳遠,余有何幸焉!若夫高尚之士,性理之學,余有得罪於聖門者,吾黨且蛤蜊,別與知味者道。

至順元年龍集庚午廿有二日,古汴鍾繼先自序。





語譯:
聰明愚笨、長壽早夭,和死生禍福的道理,是有一定而且也兼顧個人的命運來說的,這是古聖先賢不曾討論的事。陰陽的交替,就是生為人死為鬼的原則。人如果明白生死的道理,順著正道行事,又哪裡會遇到高牆倒塌或刑罰加身的災禍呢?雖然如此,人生在這個世界上,只知道已死的是鬼,卻不知道還有沒死的也是鬼。整天只會吃喝,或是大醉不醒,或是好睡懶覺,毫無知覺像塊泥土的人,這種人雖然活著,和已經死而鬼的有什麼不同?這種人根本就不足以議論。也有那種稍微通曉書中事物道理,嘴巴說著有益的話,然而對於求學問道的事,甘心自暴自棄,死了以後,默默無名,那麼又不如毫無知覺的人鬼來得好。

我曾看過還沒死的鬼哀悼已死的鬼,卻沒有想到,其實他們的差別只有一點而已。殊不知開天闢地、自古至今,本來就有不死的鬼存在著。怎麼說呢?聖賢的君臣、忠孝的讀書人,不論有小善行大功勞,都會寫在典籍史冊中,像日月那麼顯耀煥然,山川奔流屹立那麼久遠,乃至於千秋萬世、無窮無盡,這便是人死成鬼實際上卻像沒死的例子。最近因為有空閒,追想前人,有的出身低下,職位不高,但才藝高超廣博的,都有值得記載的地方。恐怕時間一久,他們都會被埋沒失名,因此記下他們的生平事蹟,並做曲子哀悼他們。如果能因此使後代能如冰寒於水、青勝於藍般,比前代有更好的表現,那真是我的榮幸了!就把書叫做錄鬼簿。唉!我也是鬼,能使已死未死的鬼的名聲,可以流傳久遠,我真是太榮幸了!至於那些儒家門下的高尚先生們,以及心性義理的學問,我只有得罪了。我們還是效法沈昭略只顧吃蛤蜊,不管別人譏嘲的作風,自與那些相知者談論我們的愛好吧!

至順元年,歲在庚午,二十二日,古汴鍾繼先自序。







註解:
氣數:運數、命運。
桎梏:音ㄓ ㄍㄨˋ,腳鐐和手銬。
罌:音ㄧㄥ,腹大口小的瓦器。
塊然:指毫無知覺的樣子。
方冊:書冊典籍。

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

黃州快哉亭記---蘇轍

江山西陵,始得平地,其流奔放肆大。南合沅湘,北合漢沔,其勢益張。至於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與海相若。清河張君夢得,謫居齊安。即其廬之西南為亭,以覽觀江流之勝。而余兄子瞻,名之曰「快哉」。

蓋亭之所見,南北百里,東西一舍。濤瀾洶湧,風雲開闔。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,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,變化倏忽,動心駭目,不可久視。今乃得翫之几席之上,舉目而足。西望武昌諸山,岡陵起伏,草木行列,煙消日出,漁夫樵父之舍,皆可指數;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。至於長洲之濱,故城之墟,曹孟德、孫仲謀之所睥睨;周瑜、陸遜之所騁騖。其流風遺跡,亦足以稱快世俗。

昔楚襄王從宋玉、景差於蘭臺之宮,有風颯然至者。王披襟當之,曰:「快哉此風!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?」宋玉曰:「此獨大王之雄風耳,庶人安得共之!」玉之言,蓋有諷焉。夫風無雌雄之異,而人有遇不遇之變。楚王之所以為樂,與庶人之所以為憂,此則人之變也,而風何與焉?士生於世,使其中不自得,將何往而非病?使其中坦然,不以物傷性,將何適而非快?今張君不以謫為患,竊會計之餘功,而自放山水之間,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。將蓬戶甕牖,無所不快;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,揖西山之白雲,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!不然,連山絕壑,長林古木,振之以清風,照之以明月,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,烏睹其為快也哉?

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,趙郡蘇轍記。




語譯:
長江過了西陵峽後,才到平地,水流因此更寬大、也更自由;南面匯合沅水、湘水,北面匯合漢水、沔水,水勢更為浩大,到了赤壁,各方水流都灌注在一起,就像大海一般。清河人張夢得先生,貶官到齊安郡,在他住處的西南方造了一個亭子,來眺望觀賞江流的勝景。我哥哥子瞻,給它取個名字,叫做「快哉亭」。

從這亭子四處看望,可以看到南北一百里,東西也有三十里;波濤澎湃洶湧,風雲聚取離合,白天有船隻在亭前來來去去,晚上有魚龍在亭下怪聲地吼叫。它的景色變化迅速,令人驚心動魄,不能長久觀賞。但現在卻能夠在桌前、坐席之上來欣賞它,放眼看去,一覽無遺。向西眺望武昌一帶的山,高高低低的山峰,一起一伏,樹木一行行地排列著;煙氣消散,太陽出來時,漁人和樵夫的房屋,都可以一家一家的數出來,這也就是稱它為「快哉亭」的原因了。至於那沙洲的邊緣,故城的遺址,正是當年曹孟德、孫仲謀爭霸稱雄的地方,也是周瑜、陸遜大顯身手的所在;他們的風流事蹟,也都足以叫後世拍掌稱好。

從前楚襄王帶著宋玉和景差,遊於蘭臺宮,有一陣風颼颼地吹了過來。楚襄王打開衣襟,迎著風說:「痛快極了,這一陣風!它可是我和老百姓一同享受的嗎?」宋玉說:「這只是大王所獨享的雄風罷了,老百姓哪裡能夠共同享受?」宋玉的話,大概是有所諷刺吧!風沒有雌雄的分別,可是人有得意和失意的不同;楚王之所以覺得快樂,和老百姓之所以覺得憂愁,這就是人事上的不同,和風有什麼關係呢?

一個人活在世上,假如他的內心不愉快,無論到什麼地方,也不免感傷!如果他的心裡平坦寬暢,不因外在的環境而影響到本身的性靈,那麼,無論到什麼地方,又怎會不快樂?現在張先生不因貶謫而感到憂愁,能夠利用公餘的時間,把自己的心情寄託在山光水色之中,這表示他的內心修養,一定有超乎常人的地方。這樣一來,就算是拿蓬草作門、破甕做窗,也一樣會感到快樂。何況能夠在長江的清流中洗滌心胸,把西山的白雲招來作伴,還有看不完的絕妙景物、聽不厭的自然音響,可以拿來自我陶醉呢?要不是這樣,那連接不斷的山峰,隔斷難走的坑谷,幽長的森林,古老的樹木,清風吹動著,明月高照著;這都足以使感傷的詩人和深思的志士,覺得悲傷憔悴,無法承受,哪裡還看得到什麼快樂的地方呢?




註解:
一舍:三十里。
睥睨:音ㄅㄧˋ  ㄋㄧˋ,傲慢斜視的樣子。
流風:傳續下來的作風。
寡人:古代諸侯的謙稱。
適:往。
會計:即總計和考核,引申為日常政務。
甕牖:拿破甕來做窗戶,形容貧陋的房子。
騷人思士:詩人和深思的人士。
勝:音ㄕㄥ,忍受。
烏睹:哪裡見到。「烏」是疑問副詞。

記承天寺夜遊---蘇軾

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,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戶,欣然起行。念無與樂者,遂至承天寺,尋張懷民。懷民亦未寢,相與步於中庭。

庭下如積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橫,蓋竹柏影也。

何夜無月,何處無竹柏,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。





語譯:
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,脫下外衣正要睡覺;這時候,月光斜照灑落進屋裡來,美麗的月色讓我高興的起身到戶外。心想此時竟沒有個人與我同樂,於是步行到承天寺,尋找張懷民,懷民也還沒睡,就一起到院子裡散步。庭院裡月光像積水一樣清澈透明,水中藻荇交錯,定睛一看原來是竹柏枝葉的倒影。哪一夜沒有月亮,哪一處沒有竹柏,只是少有閒人如我們兩人這般賞月罷了。






註解:
積水空明:形容月光如積水般清澈透明。
藻荇:藻,水藻。荇,音ㄒㄧㄥˋ,也是一種水生植物。
蓋:表示原因的副詞。

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

超然臺記---蘇軾

凡物皆有可觀,苟有可觀,皆有可樂,非必怪奇偉麗者也。餔糟啜醨,皆可以醉;果蔬草木,皆可以飽;推此類也,吾安往而不樂?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,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。人之所欲無窮,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,美惡之辨戰乎中,而去取之擇交乎前。則可樂者常少,而可悲者常多,是謂求禍而辭福。夫求禍而辭福,豈人之情也哉?物有以蓋之矣。

彼遊於物之內,而不遊於物之外;物非有大小也,自其內而觀之,未有不高且大者也。彼其高大以臨我,則我常眩亂反覆,如隙中之觀鬥,又焉知勝負之所在。是以美惡橫生,而憂樂出焉。可不大哀乎。

余自錢塘,移守膠西,釋舟楫之安,而服車馬之勞;去雕墻之美,而蔽采椽之居;背湖山之觀,而適桑麻之野。始至之日,歲比不登,盜賊滿野,獄訟充斥,而齋廚索然,日食杞菊,人固疑余之不樂也。處之期年,而貌加豐,髮之白者,日以反黑。余既樂其風俗之淳,而其吏民,亦安予之拙也。於是治其園圃,潔其庭宇,伐安丘、高密之木,以修補破敗,為苟全之計。而園之北,因城以為臺者舊矣,稍葺而新之。時相與登覽,放意肆志焉。

南望馬耳、常山,出沒隱見,若近若遠,庶幾有隱君子乎!而其東則盧山,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。西望穆陵,隱然如城郭,師尚父、齊威公之遺烈,猶有存者。北俯濰水,慨然太息,思淮陰之功,而弔其不終。臺高而安,深而明,夏涼而冬溫,雨雪之朝,風月之夕,余未嘗不在,客未嘗不從。擷園蔬,取池魚,釀怵酒,瀹脫粟而食之,曰:「樂哉遊乎!」方是時余弟子由適在濟南,聞而賦之,且名其臺曰超然。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,蓋遊於物之外也。





語譯:
凡是物體,皆有可觀賞的地方。如果有可觀賞的地方,自然可以得到樂趣,不必要什麼奇特瑰麗的東西才可以。吃酒滓喝淡酒,都可以使人沈醉;吃花果蔬菜,也都可以填飽肚子。以此類推,我無論到哪裡還能不快樂嗎?一般人汲汲於求福避禍,以為福是可喜的而禍是可悲的。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,而物質上可以滿足我們的卻有限;於是美惡的分辨,在心中交戰,而取捨的選擇,在面前交纏;可喜的事常常太少,而可悲的事常常太多,所以說一般人是求福而避禍。求禍而避福,難道是人之常情嗎?這是因為受到物慾的蒙蔽啊。

那些遊於物內的人,不知跳脫物體範圍之外來遊賞。物體本來沒有大小的分別,從它的內在來看,它沒有不是高大的。它依侍著這種高大來面對我,那麼我便常常眼花撩亂,反覆顛倒,好像在縫隙中觀看打鬥一樣,又哪裡知道勝負的所在呢?所以產生了好壞美醜的區別,而憂愁喜樂的感情也出現了,怎能不悲傷呢?

我從杭州遷調到膠西做太守,捨棄了丹船的安逸,承受車馬的勞頓,離開華美的住處,卻居住在簡陋的屋子,拋棄湖光山色的景緻,而來到種植桑麻的田野。剛剛到任的時候,連年五穀歉收,到處都是盜賊,訴訟案件非常多;而廚房裡連蔬食都沒有,只得天天吃枸杞和菊花充飢,別人都疑心我過得不快樂。住了一年,我的容貌比以前更加豐潤,頭髮白的地方,反而一天天的變黑了;我既喜愛當地風俗的淳樸,而當地的官吏和人民也喜愛我這愚拙的人。於是我開始整理園圃,打掃庭院,砍伐安邱、高密兩地的樹木,來修補這殘破敗壞的地方,做暫時苟且偷安的打算。而園圃的北面,本來依著城牆而修建的臺,已經破舊了,所以也稍加修葺把它刷新。時常和人們一起登到臺上觀覽,放開心情,任意遊玩。

向南望馬耳山和常山,忽隱忽現,好像距離很近,又好像很遠,或許有隱逸的君子住在那裡啊!而臺東邊的盧山,是秦人盧敖所隱遁的地方。向西可以望見穆陵關,隱隱約約地像城郭的樣子,是姜太公、齊桓公遺留下來的功業,好像還存在呢。向北俯微濰水,不禁感慨嘆息,懷想淮陰侯韓信當年的戰功,哀悼他不得善終。這座臺高大而安穩、深廣而明亮,夏天涼爽而冬天溫暖。在下雪的早上,在微風輕拂明月高照的晚上,我沒有不在臺上的,客人也沒有不跟著我來的。採摘園圃裡的菜蔬,網取池塘裡的魚,釀製高梁酒,煮糙米飯,然後說:「這麼優遊閒散,真有樂趣啊!」當這個時候,我的哥哥子由正好在濟南,聽了這情形就寫了一篇賦,並且稱這座臺為「超然」,藉以記載我無論到哪裡沒有不快樂,乃是因為能遊於物外的原因。






註解:
餔糟啜醨:食酒糟、飲淡酒。餔,音ㄅㄨ,食。醨,音ㄌㄧˊ,淡酒。
膠西:密州,今山東膠縣。
釋:捨棄。
雕墻:雕飾華麗的牆,指豪華建築。
采椽:采,通棌,柞木。椽,音ㄔㄨㄢˊ,支撐屋瓦的圖木。謂其簡樸。
適:往。
葺:音ㄑㄧˋ,修補整治。
遁:隱世。
不終:不得善終。
子由:蘇軾之弟蘇轍,字子由。


教戰守策---蘇軾

夫當今生民之患,果安在哉?在於知安而不知危,能逸而不能勞。此其患不見於今,而將見於他日。今不為之計,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。

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,是故天下雖平,不敢忘戰。秋冬之隙,致民田獵以講武,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,使其耳目習於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,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。是以雖有盜賊之變,而民不至於驚潰。

及至後世,用迂儒之議,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。天下既定,則卷甲而藏之。數十年之後,甲兵頓弊,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;卒有盜賊之警,則相與恐懼訛言,不戰而走。開元、天寶之際,天下豈不大治?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,酣豢於遊戲酒食之間;其剛心勇氣,消耗鈍眊,痿蹶而不復振。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;四方之民,獸奔鳥竄,乞為囚虜之不暇;天下分裂,而唐室因以微矣。

蓋嘗試論之:天下之勢,譬如一身。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,豈不至哉?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。至於農夫小民,終歲勤苦,而未嘗告病。此其故何也?夫風雨霜露寒暑之變,此疾之所由生也。農夫小民,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,其筋骸之所衝犯,肌膚之所以浸漬,輕霜露而狎風雨,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。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,出則乘輿,風則襲裘,雨則御蓋;凡所以慮患之具,莫不備至;畏之太甚,而養之太過,小不如意,則寒暑入之矣。是以善養身者,使之能逸而能勞;步趨動作,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;然後可以剛健強力,涉險而不傷。夫民亦然。今者治平之日久。天下之人,驕惰脆弱,如婦人孺子,不出於閨門。論戰鬥之事,則縮頸而股慄;聞盜賊之名,則掩而不願聽。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,以為生事擾民,漸不可長。此不亦畏之太甚,而養之太過歟?

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。愚者見四方之無事,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,此亦不然矣。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二虜者,歲以百萬計。奉之者有限,而求之者無厭,此其勢必至於戰。戰者必然之勢也,不先於我,則先於彼;不出於西,則出於北。所不可知者,有遲速遠近,而要以不能免也。天下苟不免於用兵,而用之不以漸;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,一旦出身而蹈死地,則其為患必有所不測。故曰:天下之民,知安而不知危,能逸而不能勞,此臣所謂大患也

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,講習兵法;庶人之在官者,教以行陣之節;役民之司盜者,授以擊刺之術;每歲終則聚於郡府,如古都試之法,有勝負,有賞罰,而行之既久,則又以軍法從事。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,又撓以軍法,則民將不安,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。天下果未能去兵,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。夫無故而動民,雖有小怨,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?

今天下屯聚之兵,驕豪而多怨,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,何故?此其心,以為天下之知戰者,惟我而已。如使平民皆習於兵,彼知有所敵,則固已破其奸謀,而折其驕氣。利害之際,豈不亦甚明歟?





語譯:
目前人民的憂患,究竟在哪裡呢?就在知道處於平安而不知道處於危險,能享受安樂而不能忍受勞苦。這種憂患目前看不到,將來就會看到;現在不想辦法,以後會沒法子挽救的。

從前先王知道軍隊不可以去除,因此雖然天下太平,不敢忘記戰事。在秋冬空閒的時候,就召集人民打獵來講習武藝,教他們前進、後退、坐下、起來的操法;使大家聽慣了鐘鼓,看慣了旌旗,不會混亂;使大家在攻守斬殺的時候,心志安定不害怕。所以雖然有盜賊的變亂,人民也不至於吃驚潰散。

到了後世,採用迂儒的主張,把廢除軍隊當作王者的美德。天下已經安定了,就把鎧甲收藏起來。幾十年以後盔甲壞了,兵器鈍了,人民天天在過安逸享樂的生活;突然有盜賊的警報,就害怕的互傳謠言,不打仗就逃走了。唐朝開元、天寶時候,天下不是很太平嗎?就因為人民習慣於太平的快樂,充分享受遊戲吃喝的生活,大家的剛強精神、勇敢氣魄,消耗變化,麻痺而振作不起來。所以一個小小的安祿山,趁機會出來;四方的人民,像鳥獸一樣亂跑亂竄,請求做俘虜囚犯,還怕來不及;天下分裂,唐朝也就衰微了。

我曾經評論過;天下的大勢,就像身體一樣。大官貴人保養他們的身體,不是很周到嗎?可是他們平時常苦於多病。至於農夫老百姓,整年勤勞受苦,卻沒有病過。這是什麼緣故呢?颳風、下雨、寒霜、濕露、冷熱的變化,是疾病產生的根源。農夫老百姓,酷熱的夏天努力工作,最冷的冬天也在野外;他們的筋骨受過磨練,肌膚受過潮濕,霜露不算什麼,風雨也習慣也,因此冷熱不能危害他們。大官貴人住在華美大屋樓宇裡,出來就坐轎子,刮風就穿皮裘,下雨就打傘;凡是防禦災患的東西沒有不完備的。一方面怕的太厲害,一方面又嬌養的太過分,稍微不注意,不是受寒,就是中暑了。所以會保養身體的,要使他能享受安逸也能勞苦:走走跑跑,勞動勞動,使四肢習慣於冷熱的變化;然後可以剛健有力氣,遇到危險不受損傷。人民也是這樣的。

現在太平久了。天下的人,驕傲懶惰而脆弱,像婦女小孩子,屋門都不出。講到戰鬥的事情就縮起脖子兩腿發抖;傳來盜賊的名字,就摀著耳朵不願意聽。士大夫也不談兵事,認為談到戰鬥就是沒事找事,騷擾人民,壞根源不可發展起來。這不是怕得太厲害、保養的太過分嗎?

天下本來是有意外的災患的。愚蠢的人看見四方沒事,就以為變故無從產生,這也是不一定的。現在國家供奉西、北兩個敵國,每年的幣帛起碼要百萬。供應的幣帛有限量,可是貪求的心理沒有滿足的時候;這種情勢一定會導致戰爭的。戰爭是必然的形勢,不是我先發動,就是對方先發動;不是由西夏來,就是由契丹來。所不能斷定的,是時間早晚、地方遠近,總之是免不了的。天下如果免不了要用兵,用兵又不是慢慢訓練,長使人民處在安樂無事的生活裡,一旦要出來拚戰生死,那種禍患就不能預測了。所以說:天下的人民知道平南機而不知道危險,能享受安逸卻不能勞苦,就是我所說的大憂患哪!我主張讓士大夫注重武勇,講習兵法;普通人民在官府做事的,教他軍隊行軍的法度;跟勞役管理盜賊的人,教他刺擊的技術;每年年底就聚集在府城,像古時候總檢閱考試的辦法一樣,分勝敗,定賞罰,實行久了,就拿軍法訓練他們。議論的人一定以為無故勞動人民,又用軍法牽制他們,人民就會不安起來,可是我以為這正是安定人民哪!天下如果不能廢除軍備,那麼有一天會逼著沒受訓練的人民去打仗。無故勞動人民,雖然有小不滿意,可是比突發的危險哪個好呢?

目前天下屯聚在邊境軍區的士兵,驕傲強橫諸事不滿意,欺侮老百姓,向上司強求硬作,是什麼緣故呢?他們心裡,以為天下會打仗的只有自己罷了。如果讓平民都學習軍事,他們知道有敵手,就可以破除邪心,減他們的驕氣。利害兩方面,不是很明顯嗎?







註解:
果安在哉:究竟在哪裡呢?
隙:空閒時候。
斬刈殺伐:斬,以斧銊砍頭。刈,割斷。伐,以刀劍刺人。指作戰時兵器相互砍殺。
懾:害怕、恐懼。
迂儒:不知變通的儒者。
去兵:解除軍備。
佚:通「逸」。
酣豢:酣,久耽。豢,養。
眊:音ㄇㄠˋ,不明的樣子。
狎:熟悉。
重屋:樓房。
御蓋:用雨傘。
狃:習慣。
行陣之節:軍隊中的法度。
軍法從事:按軍法規定施行賞罰。
陵:欺侮。
邀:強求,同「要」。

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

前赤壁賦---蘇軾

壬戍之秋,七月既望,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。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舉酒屬客,誦明月之詩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於東山之上,徘徊於斗牛之間。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。縱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,而不知其所止;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。

於是飲酒樂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「桂棹兮蘭槳,擊空明兮泝流光。渺渺兮予懷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」客有吹洞蕭者,倚歌而和之,其聲嗚嗚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,餘音嫋嫋,不絕如縷,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

蘇子愀然,正襟危坐,而問客曰:「何為其然也?」

客曰:「『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』,此非曹孟德之詩乎?西望夏口,東望武昌,山川相繆,鬱乎蒼蒼;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?方其破荊州,下江陵,順流而東也,舳艫千里,旌旗蔽空,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;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況吾與子,漁樵於江渚之上,侶魚蝦而友麋鹿;駕一葉之扁舟,舉匏樽以相屬;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;挾飛仙以遨遊,抱明月而長終;知不可乎驟得,託遺響於悲風。」

蘇子曰: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。而又何羨乎?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

客喜而笑,洗盞更酌,肴核既盡,杯盤狼籍。相與枕籍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






語譯:
壬戍年的秋天,七月十六日那天,我和客人在赤壁下泛舟遊賞。這時候清風徐徐吹來,水面的波浪不起。舉起酒杯勸客人飲酒,口中誦讀月出篇的詩,唱著「窈窕」一章。不久,月亮從東邊的山頂升起,在斗牛兩星中間移動。雪白的露水,籠罩在江上,水光和天色相連接。乘著小舟,任隨它飄流,在茫然萬頃的水面上蕩漾。浩大的樣子好像身體在空中,有如列子的御風而行,卻不知道到哪裡才停止,飄飄然的像離開了塵世,卓然獨立,像道士羽化成仙一樣。


於是快活的飲著酒,敲著船邊唱起歌來;歌道:「桂木的棹啊木蘭的槳,擊那水中的空明,在閃動的流光中逆流而行;我悠長的情懷,遙望朝上的君子,好似在天的那一邊。」客人中有善於吹洞簫的,配合著這首歌,吹起簫來應和。它的聲音嗚嗚然,像憂怨、像戀慕、像低泣、像傾訴,餘音悠揚繚繞,像絲縷般不絕於耳,可以使幽深山壑中潛藏的蛟龍舞動,可以使孤舟中的寡婦哀泣。

我感傷的面色驟變,正正衣襟,端坐起來,問客人道:「為什麼有這樣的聲音呢?」客人道:「『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』這不是曹操的詩句嗎?西面望夏口,東面望武昌,山川環繞,青翠的草木很茂盛;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?當他攻破了荊州,直下江陵,順了江流而東進,船頭船尾差不多相連千里,旌旗遮蔽了天空,面對大江,酌著酒,橫著長矛,作了詩,實在是一代英雄,而現在卻在那裡呢?何況我和你在江邊的沙洲上捕魚砍柴,同魚蝦為伴,和麋鹿做朋友,駕著一葉小舟,舉起杯相互勸酒,將短暫如蜉蝣般的生命寄託於天地間,渺小的像大海中的一粒小米,感傷我們生命的短促,羨慕長江的無窮盡,和飛行在空中的神仙一起遠遊,想懷抱著明月而永遠長存,因為知道這是不可能馬上得到,遂把餘音寄託給悲涼的秋風。

我說:「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嗎?逝去的就像這樣,實際上是未曾改變;月亮有圓有缺,但它終究沒有消滅和增長。要是從它變的方面來看,那麼天地竟然也不能在一眨眼間不變化,從其不變方面來看,那麼世間萬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盡的,還有什麼可羨慕的呢?況且天地之間,萬物有其主宰,如果不是我所有的,雖然是一絲一毫也不取。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,耳朵聽到了便成為聲音,眼睛看到了便成為景色。取它沒有人禁止,用它也不會竭盡,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。是我和你所共同享受的。

客人聽了高興的笑了起來,便洗了酒杯重新斟酒。直到菜餚果品都吃完,杯盤都凌亂不堪,彼此七橫八豎地躺臥在船上,不知道東方已經泛白了。






註解:
既望:陰曆每月十六日。
屬:音ㄓㄨˇ,勸酒,款待。
馮虛御風:馮,同「憑」,依凌、憑仗。虛,太空。御風,仙人駕風飛行。
羽化:道家稱人飛升成仙。
泝:音ㄙㄨˋ,同「溯」,逆流而上。
嫋嫋:音ㄋㄧㄠˇ,聲音悠揚婉轉。
嫠婦:寡婦。嫠,音ㄌㄧˊ。
愀然:感傷悽惻的樣子。愀,音ㄑㄧㄠˊ。
繆:音ㄌㄧㄠˊ,繚繞。
周郎:周瑜,字公瑾,廬江舒人。
釃:音ㄙ,斟酒。
槊:音ㄕㄨㄛˋ,長矛。
飽樽:酒器。
挾飛仙以遨遊:和空中的神仙一起遠遊。
肴核:菜餚和果品。



六國論---蘇洵

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弊在賂秦;賂秦而力虧,破滅之道也。

或曰:「六國互喪,率賂秦耶?」曰:「不賂者以賂者喪,蓋失強援,不能獨完;故曰弊在賂秦也。」秦以攻取之外,小則獲邑,大則得城,較秦之所得,與戰勝而得者,其實百倍;諸侯之所亡,與戰敗而亡者,其實亦百倍;則秦之所大欲,諸侯之所大患,固不在戰矣。

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斬荊棘,以有尺寸之地;子孫視之,不甚惜,舉以與人,如棄草芥。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後得一夕安寢;起視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然則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無厭,奉之彌繁,侵之愈急,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然矣。至於顛覆,理固宜然。古人云:「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;薪不盡,火不滅。」此言得之。

齊人未嘗賂秦,終繼五國遷滅,何哉?與嬴而不助五國也!五國既喪,齊亦不免矣。燕趙之君,頗有遠略,能守其土,義不賂秦。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,斯用兵之效也。至丹以荊卿為計,始速禍焉。趙嘗五戰於秦,二敗而三勝。後秦擊趙者再,李牧連卻之。洎牧以讒誅,邯鄲為郡,惜其用武而不終也。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,可謂智力孤危,戰敗而亡,誠不得已。向使三國各愛其地,齊人勿附於秦,刺客不行,良將猶在,則勝負之數、存亡之理,當與秦相較,或未易量。

嗚呼!以賂秦之地,封天下之謀臣;以事秦之心,體天下之英才;並力西向,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。悲夫!有如此之勢,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,日削月割,以趨於亡,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!

夫六國與秦皆諸侯也,其勢弱於秦,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勢;苟以天下之天下,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,是又在六國下矣。






語譯:
戰國時代六個強國之所以逐一破滅,原因不在武器不精,戰術不好;壞就壞在以割城獻池的賄賂方式,向秦求和。因為賄賂秦國,而致使國力損耗,這正是六國滅亡的道理。

也許有人說:「六國相繼滅亡,難道都是因為賄賂秦國所致嗎?」我以為:「不肯賄賂的國家,因受賄賂秦的國家牽連而敗亡。實在是因為已失去有力的支援,就不能單獨的存在了,所以說最大的錯誤乃在於賄賂秦國。」秦國除了從戰爭中攻城掠地外,由於六國的賄賂,小則可以得到都邑,大則可以得到城池。相較於秦國因戰勝而獲得的,其實有百倍之多;而六國此失去的土地,相較於戰敗而失去的,其實也有百倍之多;由此看來,秦國的最大慾望,六國的最大禍害,根本不在戰爭。

回顧六國諸侯的祖先,往往要露宿於霜露之中,還要不斷斬除前進路上的荊棘,經過千辛萬苦,才能得到一尺一寸的土地;可是子孫後輩對於先人的血汗,卻毫不珍惜,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拋棄廢物一樣,今天割讓五座城,明天又割讓十座城,才換得片刻的安息;但一覺醒來,他們的邊疆又被秦兵侵襲了。這就是說:六國的土地有限,而強秦的慾望卻永遠沒有休止的一天,對它的奉獻越多,它的侵略也就越顯急迫;所以不用交戰,誰強誰弱、誰勝誰敗,都已完全清楚了。至於傾覆敗亡,那是當然的道理。古人說:「用土地奉獻給秦國,等於是抱著乾柴去滅火,柴沒有燒完,火永遠也不會熄滅。」這話說的真對呀。

齊國並沒有賄賂秦國,但最後隨著五國之滅,被迫遷徒而歸於滅亡,這是什麼緣故呢?這是因為它和秦國親善,而不肯去援助其他的五國。這五國既然滅亡,齊國也就不能倖免了。燕國和趙國的君主,初時很有遠大的眼光和策略,能夠保衛自己的領土,發誓不賄賂秦國。所以燕國雖然又小又弱,但卻滅亡的很晚,這正是堅決作戰的功效。直到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的計畫失敗,這才加速燕國的滅亡。趙國曾經和秦國打過五次大仗,兩敗三勝;後來秦國不斷進攻趙國,都被李牧擊退。等到李牧受了奸人的讒言迫害,被殺而死,邯鄲也就變成秦國的一城了。這樣採取抵抗而不能堅持到底,真是太可惜了!不過,燕、趙兩國處在秦國差不多已經將其他國家消滅將近時,可以說是計窮力竭了;他們因戰敗而亡,實在是不得已。當時,假如齊、燕、趙三國各自愛惜自己的國土,齊國不和秦國親善,燕國不派刺客暗殺秦王,趙國的良將李牧還健在,那麼,勝敗的比較、存亡的結局,如果和秦國比較起來,或者也不容易得出結論的。

唉!如果把賄賂秦國的土地,封贈給天下有才能的人;把對待秦國的敬畏之心,轉而用來對待天下的奇才豪傑;大家合力向西進攻,那麼,我看秦國人恐怕連飯也吃不下吧?真是太可悲了!擁有這樣的形勢,卻被秦國的聲威所逼迫,國土因日割月讓而致全部淪亡。但願主持國政的人,以後不要受到別國的積威凌壓才好。

六國和秦本來都是諸侯,他們的國勢比秦國弱,但仍然有不需要巴結奉獻而戰勝秦國的形勢,假如一個擁有整個天下的堂堂大國,卻要向六國一樣走向滅亡,那真是連六國也比不上了!







註解:
賂秦:以割地獻財的方式,向秦求和。
力虧:國力受到損耗。
互喪:相互牽連而滅亡。
舉以與人:全拿來送給人。
顛覆:亡國。
革滅:攻滅。
向使:向,過去。使,假使。
數:命運、定數。
積威之所劫:長期積聚的威勢。劫,壓迫、逼迫。

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

祭歐陽文忠公文---王安石

夫事有人力之可致,猶不可期,況乎天理之溟溟,又安可得而推?惟公生有聞於當時,死有傳於後世,苟能如此足矣,而亦又何悲?

如公器質之深厚,智識之高遠,而輔學術之精微,故充於文章,見於議論,豪健俊偉,怪巧瑰琦。其積於中者,浩如江河之停蓄;其發於外者,爛如日星之光輝。其清音幽韻,淒如飄風急雨之驟至;其雄辭閎辯,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。世之學者,無問乎識與不識,而讀其文,則其人可知。

嗚呼!自公仕宦四十年,上下往復,感世路之崎嶇;雖屯邅困躓,竄斥流離,而終不可掩者,以其公議之是非,既壓復起,遂顯於世。果敢之氣,剛正之節,至晚而不衰。

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,顧念後事,謂如公者,可寄以社稷之安危。及夫發謀決策,從容指顧,立定大計,謂千載而一時。功名成就,不居而去,其出處進退,又庶乎英魄靈氣,不隨異物腐散,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潁水之湄。然天下之無賢不肖,且猶為涕泣而欷歔,而況朝士大夫,平昔遊從,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?

嗚呼!成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,而臨風想望不能忘情者,念公之不可復見,而其誰與歸!





語譯:
有些事情,人的力量雖可以做到,還不能期望一定成功,何況天理渺茫,又怎麼能捉摸推知呢?只有歐陽公,活著的時候就有很好的聲譽,死了又有道德文章流傳後世。一個人如果能這樣,實在夠了,還有什麼可以悲傷呢?

像歐陽公器識才質那麼深厚,智慧見識那麼高遠,又用精粹深微的學問充實自己,因此表現在文章,顯露在議論,便豪健俊偉,奇特巧妙,雄偉瑰麗。它們蘊存在歐陽公的胸中,像長江大河積聚水流那樣浩大;表現在外面,像日月星辰的光輝那樣燦爛。那清幽的音聲韻致,像旋風暴雨突然來到那樣淒涼;那雄壯的言辭,博大的議論,像駿馬拉著腫車疾奔那樣快速。世間的讀書人,不管認識或不認識歐陽公的,只要讀了他的文章,就能了解他的為人。

唉!自歐陽公做官四十年來,內位上下升降,或入朝、或外放,感到他所經歷的人生道路艱難不平。但是,即使受挫失敗,處於困境,遭到貶謫,流徒在外,卻終究不能埋沒他,這是因為是非自有公論。所以歐陽公遭壓抑貶謫後,又重新被起用,聲譽就顯揚於當世。他那果決勇敢的氣慨,剛毅正直的節操,一直到晚年都不曾衰退。

仁宗皇帝在執政的晚年,憂念身後之事,認為像歐陽公這樣的人,可以把國家的安危托付給他。等到要提出計劃決定策略的時候,歐陽公態度從容,很快地就決定了國事大計,可以說是在很短的時間就建立了千秋功業。歐陽公在建立功名以後,卻不居功,請求退職而去。無論做官或隱退都值得稱道,就跟他的英靈一樣,並不會隨屍體腐爛消散,而能長久地存在箕山旁和潁水邊。然而,天下無論是賢人或不肖的人,尚且還為歐陽公的去世而悲泣、哀嘆,何況那些朝廷裡的士大夫,在往昔的平常裡就和他交遊往來呢?更何況我內心是這樣地嚮往仰慕,想要歸依效法他呢?

唉!一切事物興廢盛衰的道理,自古以來就是這樣,而我迎風思慕懷念,不能漠然不動於心的,是因為想到再也看不到歐陽公了,那我將歸向誰?宗仰誰呢?





註解:
致:做到。
期:期望。
溟溟:幽渺茫遠。
聞:聲譽、名望。
器質:器量、資質。
停蓄:積聚匯蓄。
飄風:旋風。
屯邅困躓:屯邅,音ㄓㄨㄣ  ㄓㄢ,遭遇困境,進退兩難。困躓,受挫、不順利。躓,音ㄓˋ ,跌倒。
竄斥:貶逐。
指顧:指揮,行動迅速之意。
不居而去:居,居功。去,退職。
出處進退:出仕做官或隱居在家。
欷歔:音ㄒㄧ  ㄒㄩ,哀嘆抽泣。
嚮慕而瞻依:仰慕而尊敬歸依。

答司馬諫議書---王安石

某啟:昨日蒙教,竊以為與君實游處,相好之日久,而議事每不合,所操之術多異故也。雖欲強聒,終必不蒙見察,故略上報,不復一一自辨。重念蒙君實視遇厚,於反覆不宜鹵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實或見恕也。

蓋儒者所爭,尤在於名實;名實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實所以見教者,以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諫,以致天下怨謗。某則以為:受命於人主,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,以授之於有司,不為侵官;舉先王之政,以興利除弊,不為生事;為天下理財,不為征利;關邪說,難壬人,不為拒諫;至於怨誹之多,則固前知其如此也。人習於苟且非一日,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,同俗自媚於眾為善。上乃欲變此;而某不量敵之眾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?盤庚之遷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。盤庚不為怨者故,改其度;度義而後動,是而不見可悔故也。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為,以膏澤斯民,則某知罪矣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為而已,則非某之所敢知。

無由會晤,不任區區向往之至。





語譯:
安石敬啟:前幾天承蒙指教,我私下覺得和君實交往,相處已久,可是討論到公事時,意見卻往往不合,那是因為所採取的辦法各有不同的緣故。我雖然想勉強向你解釋,相信必定也得不到你的諒解;所以就沒有寫信給你,也不再一一自行辯白。但我又想到向來承蒙君實厚待,在書信往來不應該馬馬虎虎,所以現在就詳細說明原委,希望君實或許能寬恕我。

要知道讀書人最容易發生爭論的,主要乃在於名分和實際之間的關係,如果名分和實際的關係能夠弄得明白,那麼天下間的事理也就不難掌握了。現在君實批評我是越職侵權、故意生事、奪取民利、拒絕忠告,以致天下人產生怨恨,對我攻擊。可是,我卻以為:接受君主的命令,規劃各種法律與制度,由朝廷修訂通過,交給主管的官吏執行,這不能算是越職侵權;拿出以前帝王所採行的種種政治設施,為民興利,為國除弊,這不能算是故意生事;替天下整理財政,這不能算是奪取民利;駁斥歪曲的言論、批判詭詐的人物,這不能算是拒絕忠告。至於種種怨恨與毀謗,那是我早就料得到的。一般人習慣於苟且偷安,已非一日,士大夫多半不體諒國家的安危,只知迎合世俗,求得大眾歡喜,那就算是好人。現在皇上要改革這種風氣,而我沒有考慮到反對者究竟有多少;竟想出力幫助皇上來對抗他們,那麼大家還有不叫囂吵鬧的嗎?記得商代的名王盤庚要遷都時,一般老百姓都起來埋怨,不只是朝廷中的一些官吏反對而已。但盤庚並未因為有人埋怨,而變更他的計劃;這是由於事前已作過合理的考慮,然後採取行動,深知自己是對的,所以沒有發現可以後悔的地方。

假使君實責備我處理國事這麼久,仍不能幫助皇上,做出一番大作為,使老百姓受到好處,那我是承認有罪的。如果說今日應該什麼事都不做,只要守著以前的成規就夠了,那就不是我所願意領教的了。

沒有機會見面,對您不勝想念仰慕之至。





註解:
所操之術:所採取的辦法。
強聒:強要說話。
視遇:看待。
生事:無故生事,標新立異。
征利:與民爭利,追逐財貨。
拒諫:不聽勸告,剛愎自用。
難壬人:駁斥善於辯解的小人。
同俗自媚:同流合污,附和世俗,沒有主見。
洶洶然:叫囂吵鬧的樣子。
胥:都,互相。
度義:考慮是否合乎義理。
膏澤斯民:把恩惠益處帶給人民。
不任區區:不勝心中仰慕之情。





愛蓮說---周敦頤

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晉陶淵明獨愛菊;自李唐來,世人甚愛牡丹;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蓮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淨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。

予謂菊,花之隱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貴者也;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愛,陶之後鮮有聞;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愛,宜乎眾矣!



語譯:
水陸上奇花異卉,可愛的很多。東晉陶淵明特別喜愛菊花,自從唐代以後,世人很愛牡丹花。而我卻獨愛蓮花,因為它生長在淤泥中卻不染污穢,挺立在清水中潔淨卻明媚;枝幹中空外直,不生枝節,它的清香日久更加沁人心脾,恬靜高潔的佇立,只可遠看卻不可輕慢褻瀆。

我以為;菊花是花中的隱士,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,蓮花是花中的君子。唉!愛菊花的,陶淵明以後,就很少聽說過了;愛蓮花的,與我同是知音的還有誰呢?至於愛牡丹的,應該很多了。




註解:
蕃:音ㄈㄢˊ,繁多。
妖:妖豔,不莊重。
亭亭淨植:亭亭,聳立的樣子。淨植,潔淨的直立。
褻玩焉:隨便玩弄它。褻,音ㄒㄧㄝˋ,親近而不莊重。玩,音ㄨㄢˋ,玩弄。

醉翁亭記---歐陽修

環滁皆山也。其西南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山行六七里,漸聞水聲潺潺,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,讓泉也。峰回路轉,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作亭者誰?山之僧智仙也。名之者誰?太守自謂也。太守與客來飲於此,飲少輒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號曰醉翁也。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間也。山水之樂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
若夫日出而林霏開,雲歸而岩穴暝,晦明變化者,山間之朝暮也。野芳發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陰,風霜高潔,水落而石出者,山間之四時也。朝而往,暮而歸,四時之景不同,而樂亦無窮也。

至於負者歌於途,行者休於樹,前者呼,後者應,傴僂提攜,往來而不絕者,滁人游也。臨溪而漁,溪深而魚肥;釀泉為酒,泉香而酒冽;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,太守宴也。宴酣之樂,非絲非竹,射者中,弈者勝,觥籌交錯,起坐而諠譁者,眾賓歡也。蒼顏白髮,頹然乎其間者,太守醉也。

已而夕陽在山,人影散亂,太守歸而賓客從麗。樹林陰翳,鳴聲上下,游人去而禽鳥樂也。然而禽鳥知山之林之樂,而不知人之樂;人知從太守游而樂,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。醉能同其樂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太守謂誰?廬陵歐陽修也。




語譯:
環繞在滁州城外的盡是山,城西南方的山峰裡,森林山谷格外幽靜美好。望過去一片草木茂密而深遠秀麗的便是琅邪山,在山裡走六七里,漸漸聽得到潺潺水聲,從兩座山峰之間傾洩而出的,便是讓泉。之後山勢回轉,路也跟著彎曲,有一座亭子像鳥展翼般靠在釀泉上方的,那就是醉翁亭了。修築這座亭子的人是誰呢?就是山上的智僊和尚,替這座亭子取名的是誰呢?就是太守自己呀。太守帶了賓客到這兒飲酒,每次喝點酒便醉倒,而且他的年紀又最大,所以自稱為「醉翁」。「醉翁」的意思不在酒,而在山水之間。山水間的樂趣,是在心靈上領略而寄託在酒上的啊!

當太陽出來時,林子裡的霧氣被蒸散,當雲霧聚集時,山間的巖穴就顯得昏暗,這種昏暗明朗的變化,便是山間早晚的景色啊。野花綻放散發著幽香,樹木繁茂而造成濃蔭,風雨霜露高雅明潔,澗水低落而露出溪石,這些便是山間四季的風光。早上到山裡去,晚上才回去,四季的景致不同,而其中的樂趣也無窮盡啊!

至於挑擔的在路上唱歌,趕路的在樹下休息,前面的人呼喚著,後面的人回答,扶老攜幼,往來不絕的,這是滁州的人們來遊山啊。或在溪邊釣魚,溪水深而魚肥美;或是取泉水來釀酒,因泉水甘甜所以酒特別香醇清新;山間的佳肴野菜,雜錯地陳列在面前,那是太守正在宴客。宴會時盡情享樂,不用絲竹管絃助興,只見投壺的射中了,下棋的獲勝了,酒杯和籌碼往來雜亂,一會兒站起來,一會兒坐下嚷個不停,這是眾多的賓客歡樂的情景。一位蒼顏白髮的老者,頹然醉倒在那許多人中間的,那是喝醉了的太守啊。

一會兒夕陽快下山,人影離散零亂,太守要回去而賓客跟著走了。樹林昏暗下來,鳥兒相互鳴唱,遊人回去而禽鳥樂了。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快樂,卻不知道人世間的快樂;人們也只知道跟著太守去遊山玩水的快樂,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。在醉了的時候,能和他們一起同樂,酒醒的時候,能把這些撰述成文的,那是太守啊!太守是誰呢?就是廬陵人歐陽修。




註解:
滁:音ㄔㄨˊ,在今安徽滁縣。
琅邪:山名,在今滁縣西南。邪,音ㄧㄝˊ。
讓泉:一作「釀泉」,即琅邪泉,水清可以釀酒。
林霏:林間之霧氣。
傴僂提攜:傴僂,音ㄩˇ  ㄌㄡˊ,曲身駝背,指老人。提攜,牽領而行,指小孩。
野蔌:野菜。蔌,音ㄙㄨˋ。
射:古代一種投壺遊戲。
蒼顏:深青色的容顏,指老人。
已而:不久。
翳:音ㄧˋ,遮蔽。

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

秋聲賦---歐陽修

歐陽子方夜讀書,聞有聲自西南來者,悚然而聽之,曰:「異哉!」初淅瀝以蕭颯,忽奔騰而砰湃,如波濤夜驚,風雨驟至。其觸於物也,鏦鏦錚錚,金鐵皆鳴:又如赴敵之兵,銜枚疾走,不聞號令,但聞人馬之行聲。余謂童子:「此何聲也?汝出視之。」童子曰:「星月皎潔,明河在天。四無人聲,聲在樹間。」

余曰:「噫嘻,悲哉!此秋聲也,胡為而來哉?蓋夫秋之為狀也,其色慘淡,煙霏雲斂;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;其氣慄冽,砭人肌骨;其意蕭條,山川寂寥。故其為聲也,淒淒切切,呼號憤發。豐草綠縟而爭茂,佳木蔥蘢而可悅;草拂之而色變,木遭之而葉脫;其所以摧敗零落者,乃其一氣之餘烈。夫秋,刑官也時,於曇為陰;又兵象也,於行用金。是謂天地之義氣,常以肅殺而為心。天之於物,春生秋實,故其在樂也,商聲主西方之音,夷則為七月之律。商,傷也,物既老而悲傷;夷,戮也,物過盛而當殺。

「嗟乎!草木無情,有時飄零。人為動物,惟物之靈,百憂感其心,萬事勞其形,有動於中,必搖其精。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,憂其智之所不能,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,黟然黑者為星星。奈何以非金石之質,欲與草木而爭榮?念誰為之戕賊,亦何恨乎秋聲!」

童子莫對,垂頭而睡。但聞四壁蟲聲唧唧,如助余之嘆息。





語譯:
歐陽子剛開始夜讀,就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傳來,吃驚地細聽它,說道:「奇怪!」起先只聽到像落葉的聲響和颯颯的風聲,一兒突然變得奔騰澎湃;好像波濤在夜裡翻湧而起,風雨驟然到來。它碰到任何物體,就發出鏦鏦錚錚的壁響,好比金鐵互撞齊鳴;又好像開往敵陣的軍隊,口銜枚迅速地通過,聽不到號令,只有人馬疾走的聲響。

我對書僮說:「這是什麼聲響?你出去看看。」書僮答道:「星光明亮,月輪皎潔,銀河橫亙天上,四面沒有人聲,聲音從樹林間傳來。」

我說:「唉!可悲啊!這是秋聲,何為而來呢?大抵秋天的形狀是這樣的:它的顏色悽慘黯淡,水氣騰飛,雲彩收斂;它的容貌清新明亮,天顯得高,太陽格外明亮;它的寒氣使人戰慄,能刺人肌骨;它的意況蕭瑟飄零,山川變得寂靜空虛。所以它所發出的聲音,悲涼淒切,呼號壯盛。原本青草濃綠而爭繁競盛,美好的樹木青蔥而令人悅目;一旦青草遇到秋風就變了顏色,樹木遇到秋風葉子就脫落。秋天所以能使萬物摧殘凋零的原因,是由於寒氣的餘威所造成。

秋天,古代屬於刑官,在時序節令上屬陰;又代表用兵的徵象,在五行屬於金。所以秋天象徵天地間的肅殺之氣,常以嚴肅摧殘為主。上天對於萬物是春天生長,秋天結實;所以在音樂上,秋天是以商聲配對,屬於西方的樂音,夷則屬於七月的旋律。商,是悲傷的意思;物類已衰老而悲傷。夷,是殺戮的意思;物類過盛而應當減退。

唉!草木沒有情感,尚且會飄零,何況人是萬物中,最具靈性的呢。各種憂慮感動他的心,各種事體勞累他的形體。在心中有所感動,必定損耗他的精氣;何況有些思慮,是人們能力無法達到的,有些憂慮,是人們智慧無法解決的;所以紅潤的容顏才會枯槁,烏黑的頭髮變成花白。為什麼要以非金石的質地,去跟草木爭榮茂呢?想想是誰給人們的傷害,何必去怨恨秋聲呢?」

書僮沒有回答,垂著頭睡著了。只聽得四邊牆頭蟲聲唧唧,好像在聲援我的嘆息。





註解:
歐陽子:作者自稱。
悚然:吃驚的樣子。
銜枚:古代行軍,為了保持靜肅,令士卒口含一根像筷子的小棍,使之不能說話。
砭:原為古時用來治病的石針,此作動詞用,指「刺」的意思。
綠縟:形容草木青翠茂盛。
兵象:戰爭的象徵。
天地之義氣:天地肅殺之氣,從西南方開始,到七北方最盛。
商聲主西方之音:商聲,五聲之一。古人以五聲對應季節:春為角;夏為徵;季夏為宮;秋為商;冬為羽。秋位西方,故曰。
渥然丹者:紅潤的容貌,指年輕人。
黟然黑者為星星:黟,音ㄧ,黑髮。星星,鬚髮花白的樣子。
戕賊:傷害。

岳陽樓記---范仲淹

慶歷四年春,滕子京謫守巴陵郡。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具興。乃重修岳陽樓,增其舊制,刻唐賢、今人詩賦於其上。屬予作文以記之。

予觀夫巴陵勝狀,在洞庭一湖。銜遠山,炯長江,浩浩湯湯,橫無際涯;朝暈夕陰,氣象萬千,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,前人之述備矣。然則北通巫峽,南極瀟湘,遷客騷人,多會於此,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?

若夫霪雨霏霏,連月不開,陰風怒號,濁浪排空;日星隱耀,山岳潛形;商旅不行,檣傾楫摧;薄暮冥冥,虎嘯猿啼。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,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;沙鷗翔集,錦鱗游泳;岸芷汀蘭,郁郁青青,而或長煙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,漁歌互答,此樂何極!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

嗟夫!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廟堂之高,則憂其民,處江游之遠,則憂其君;是進亦憂,退亦憂。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乎。噫!微斯人,吾誰與歸?

時六年九月十五日。







語譯:
慶曆四年的春天,滕子京被貶官為巴陵郡的郡守。過了一年,政治通遠,人民平安和樂,一切廢弛的事,都再度興盛起來了。於是重新修葺岳陽樓,加大了舊有的規模,在樓上刻了唐朝賢人和現代人的詩賦,叫我寫一篇文章,來記述這件事的經過情形。

我看巴陵郡風景的秀麗,全在洞庭湖。它銜接著遠處的山巒,吞吐長江的流水。湖水是那麼廣大洶湧,無邊無際;早晚陰晴不定,景象變化萬千。這是岳陽樓所能看到的壯麗景觀,而以前的人也已記述得很詳細了。然而湖的北邊通到巫峽,南邊一直到瀟水湘水。被貶謫遠調的遷客,多情善感的詩人,常常在這聚會。他們觀覽景物的心情感想,能夠沒有不同嗎?

斂如大雨連綿不絕下個不停,接連幾個月,天都不放晴;陰冷的風,呼呼地怒吼著,混濁的波浪,高高地翻湧;大陽和星星,都隱藏了光輝,大小的山岳,也看不見形影;商人旅客,誰也不敢行走,船桅被風吹倒了,槳也弄斷了;傍晚天昏地暍,只聽見老虎猿猴在大聲吼叫,這時候,如果登上這座樓,就會有遠離祖國,懷念故鄉,既怕人毀謗,又怕人譏笑,滿眼盡是蕭條景色,內心悲傷到極點的感覺了。

至於氣候溫和的春天,風光明媚,波浪平靜;天與水面相連,整個湖都是碧綠的;沙鷗自由自在地飛翔棲息,美麗的魚兒在水裡悠游;湖岸上的白芷,沙洲上的香蘭,芬芳又茂盛。有時候天上的雲霧全都散盡,皎潔的月光,照耀千里,使得浮動的水面閃閃地發出金色的月光。平靜的水裡因月輪的投影,就像有一塊玉璧沉落在那裡。漁人互相酬答地唱著歌,這種快樂,真是無窮無盡哩!這時候,登上這座樓,就會胸襟開朗,精神怡悅,忘記所有的榮辱,並且當著春風,拿起酒杯,真有喜悅滿溢的感覺。

啊!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候仁人智者的用心,他們和這兩種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他們不因外在環境的良善而高興,也不因自己的遭遇不好而悲傷。他們在朝廷做官的時候,就憂慮著人民的生活。貶官外放的時候,就憂慮著朝政的得失。這樣,他們當官的時候也憂慮,不當官的時候也憂慮。那麼,要到什麼時候才快樂呢?他們一定會說:「在天下的人還沒有憂慮以前,自己就先憂慮;等到天下的人都得到快樂以後,自己才享受快樂。」唉!如果沒有這種人,那麼我將依歸誰呢?



註解:
遷客騷人:遷客,因貶降遠調的人。騷人,詩人。戰國的屈原作(離騷),故稱。
岸芷汀蘭:芷,香草。汀,水中小沙洲。蘭,蘭花。
長煙一空:天空的雲霧全都消散。長煙,長空中的雲霧。一,完全。
浮光耀金:月光照在微微波動的水面上,湖面金光閃閃。
靜影沈璧:靜靜的月影像沈落到水裡的玉璧。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:不因外界環境好壞和個人遭遇而喜悲。
江湖:謫貶至偏遠地區。

阿房宮賦---杜牧

六王畢,四海一。蜀山兀,阿房出。覆壓三百餘里,隔離天日。驪山北構而西折,直走咸陽。二川溶溶,流入宮牆。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;廊腰縵迴檐牙高啄;各抱地勢,鉤心鬥角。盤盤焉,囷囷焉,蜂房水渦,矗不知其幾千萬落。長橋臥波,未雲何龍?復道行空,不霽何虹?高低冥迷,不知西東。歌台暖響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風雨淒淒。一日之內,一宮之間,而氣候不齊。

妃嬪媵,王子皇孫,辭樓下殿,來於秦,朝歌夜弦,為秦宮人。明星熒熒,開妝鏡也;綠雲擾擾,梳曉鬟也;渭流漲膩,棄魯水也;煙斜霧橫,焚椒蘭也。雷霆乍驚,宮車過也;轆轆遠聽,杳不知其所之也。一肌一容,盡態極妍,縵立遠視,而望焉;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!燕趙之收藏,韓、魏之經營,齊、楚之精英,幾世幾年,剽掠其人,倚疊如山;一旦不能有,輸來其間;鼎鐺玉石,金塊珠礫,棄擲邐迤,秦人視之,亦不甚惜。

嗟乎!一人之心,千萬人之心也。秦愛紛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盡錙銖,用之如泥沙?使負棟之柱,多於南畝之農夫;架梁之椽,多於機上之工女;釘頭磷磷,多於在之粟粒;瓦縫參差,多於周身之帛縷;直欄橫檻,多於九士之城郭;管弦嘔啞,多於市人之言語。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獨夫之心,日益驕固,戍卒叫,函谷舉,楚人一炬,可憐焦土!

嗚呼!滅六國者,六國也,非秦也。族秦者,秦也,非天下也。嗟夫!使六國各愛其人,則足以拒秦;使秦復愛六國之人,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,誰得而族滅也?秦人不暇自哀,而後人哀之;後人哀之而不鑑之,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。




語譯:
六國滅亡後,天下就統一了。四川山上的樹木一砍光,阿房宮便建成了。宮殿樓臺,接連覆蓋了三百多里,幾乎把天和太陽,都隔開了。從驪山的北面蓋起,又向西彎折,一直蓋到咸陽。涇水、渭水,緩緩地流進宮牆。每距離五步就有一座樓臺,每十步就有一座亭閣。那長長的走廊,像彩緞一般地綿延迴旋著。那高高的屋簷,就像鳥嘴向高處啄食一樣翹起。分別依地勢建築,屋宇交錯,廊屋鉤連,簷角接比,費盡了匠心技巧。曲曲折折的宮殿樓閣,轉來彎去的廊道。那整齊排列的天井,就像蜂窩。那迴旋的瓦溝,就像漩渦。屋宇高聳著,數不盡的院落。那長橋橫臥河上,就像一條游龍。可是沒有雲興起,哪來的龍呢?那一直搭到驪山山麓的通道,就像在空中遊行一樣,它的顏色朱碧輝映,就像彩虹一般。可是,不是在雨停之後,又哪來的彩虹呢?高高低低幽深曲折,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。臺上歌聲響亮喧鬧,如同和暖的春天,風光如此明媚。殿上飛舞的衣袖,揮動生風,就像陣陣的淒涼風雨。同一天,同一座宮殿中,可是氣候卻大不相同。

六國諸侯的貴妃宮女,王子皇孫,都離開了他們自己的宮殿,乘車來到秦國。他們早上唱著歌,夜晚演奏音樂,擔任秦王的宮人。遠遠的那點點星光正閃爍。啊!原來是他們打開梳妝臺的鏡子。那一捲捲的綠雲在飄動。啊!原來是她們早晨在梳頭。渭河裡漲著膩滑的水,原來是宮女們所傾倒的胭脂粉水。到處都飄散著煙霧,原來是她們在薰椒香,燒蘭草啊。雷聲隆隆,教人吃驚,原來是天子的車駕經過啊!轆轆的車聲,遠遠聽去,幽深淒寂冥漠遙遠,不知道它到哪裡去。每一個人的肌膚與容貌,不論是化裝或表情,都極盡表現豔麗嬌媚。她們都伸長著脖子看向遠處,希望天子來臨幸。可是竟有人一連三十六年都沒有見著皇帝的呢!

燕國、趙國所收藏的,韓國、魏國所經營的,齊國、楚國的精華,不知花了多少代、多少年,從老百姓那兒搶奪搜括來,以致堆積起來像山一樣高。然而一旦不能保有它,就都搬運到這兒來。寶鼎被看成飯鍋,美玉被看成石頭,黃金好像土塊,珍珠好像沙礫,到處隨地亂扔。秦王看在眼裡,一點也不愛惜。

唉!一個人的心態,也就是千萬人的心態。秦王喜歡豪華奢侈,人民也希望他的家庭幸福美滿。為什麼費盡心力搜括一點一凝聚的財物,用起來卻像泥沙一樣,一點也不愛惜呢?讓那撐著棟樑的柱子,比南邊田畝裡的農夫還多。樑上的椽桷,比織布機旁的女工還多。閃閃發光的釘頭,比穀倉裡的穀粒還多。參差不齊的瓦縫,比全身衣服的絲縷還多。直的欄杆,橫的檻板,比天下的城郭還多,吹彈歌唱的聲音,比市街上路人的言語還多。使天下的人,不敢說話,只能憤恨在心。暴君的心越來越驕橫固執了。直到防守邊境的兵卒一聲叫喊,函谷關就陷落了。楚國項羽的一把火,可憐啊!阿房宮就變成焦土一片!

滅亡六國的,是六國自己,不是秦國;把秦國皇族殺盡的,是秦國自己,也不是天下的人。假使當年六國諸侯,都愛他們自己的人民,他們就能抵抗秦國;假使秦國也愛六國的人民,就可以從三代傳到萬代,一直做他的皇帝,誰能滅他的族人呢?秦朝的人,來不及為自己哀傷,只有讓後代的人為他哀傷;後人替他哀傷,如果不懂得拿他做自己的戒鑑,那流也只好讓更後來的人,為後人哀傷了啊!




註解:
廊腰縵迴:廊腰,走廊曲折處。縵迴,形容曲折的像縵帶迴繞。
簷牙高啄:突起的房簷就像鳥嘴向上噘起啄食。
囷囷:音ㄐㄩㄣ,迴疑的樣子。
嬙:音ㄑㄧㄤˊ,王侯的妻妾。
輦:音ㄋㄧㄢˇ,帝王或皇后所乘坐的車。
明星熒熒:如同繁星般明亮。熒,音ㄧㄥˊ。
綠雲擾擾:綠雲,形容美女濃密的黑髮。擾擾,紛亂的樣子。
椒蘭:椒,香木名。蘭,香草。
縵立:久立等待。
幸:天子到某處曰幸。
倚疊:堆積。
鼎鐺:把鼎看作鍋。鼎,傳國的寶器,三足兩耳狀。鐺,音ㄔㄥ,鍋類的器具。
邐迤:音ㄌㄧˇ  ㄧˇ,連接不斷,此處指「到處都是」。
錙銖:原為輕微重量的單位,在此喻極微小的東西。
椽:音ㄔㄨㄢˊ,架在屋樑上以承受屋瓦重量的短木。
磷磷:閃閃發光的樣子。
庾:露天的穀倉。
九土:指九州,全國。
嘔啞:管弦演奏的聲音。
獨夫:無道獨裁之君。
族滅:連誅全族的人。

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

陋室銘---劉禹錫
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。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。可以調素琴、閱金經。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。南陽諸葛廬,西蜀子雲亭。孔子曰:「何陋之有?」




語譯:
山,不在於有多高,只要有神仙,就會出名;水不在於有多深,只要有蛟龍,就會顯得神奇靈驗。這間居室如此的簡陋,但因為我的德行高潔而充滿馨香。苔蘚長上臺階,一片翠綠;青草顏色映入竹簾,滿目碧青。在這裡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,與我往來的沒有平庸的俗人,可以彈奏沒有雕飾的琴,可以閱讀佛經。沒有樂聲會擾亂聽覺;也沒有官府公文來勞累身體。這就像是南陽諸葛亮的草廬,西蜀揚雄的舊亭。孔子說過:「這有什麼簡陋的呢?」





註解:
德馨:道德修養芬芳高潔。
閱金經:閱讀以泥金書寫的佛經。
絲竹:絲指弦樂,竹指管樂。這裡泛指樂器。

春夜宴桃李園序---李白

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;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而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?古人秉燭夜遊,良有以也。況陽春召我以烟景,大塊假我以文章。會桃李之芳園,序天倫之樂事。群季俊秀,皆為惠連。吾人詠歌,獨慚康樂。幽賞未已,高談轉清。開瓊筵以坐花,飛羽觴而醉月。不有佳作,何伸雅懷。如詩不成,罰依金谷酒數。



語譯:
天地是萬物的旅館,光陰是百代的過客。至於虛浮無定的人生就好像做夢一樣,歡樂的日子能有多少呢?古人拿著火燭夜遊,實在是很有道理的啊!何況溫暖的春天用如煙似霧的景色來召喚我們,大自然提供我們許多美麗的風光。我們在桃李盛開的花園裡,享受著天倫的樂趣。諸弟都有謝惠連般俊秀的才華,我這個做大哥的卻自愧不如謝靈運。幽雅的賞玩還沒有結束,已轉為清高的談論。擺開美盛的筵席,大家圍坐在花叢中;不停地傳遞著杯盞,大家一起醉臥月下。此情此景沒有好詩,怎樣能抒發幽雅的情懷呢?如果詩沒有寫成的,就照金谷園的前例罰酒三杯。





注解:
浮生:人生。人生世上,虛浮無定,故曰浮生。
良有以:實在很有道理。良,實在;的確。以,原因;道理。
陽春:溫暖的春天。
烟景:春日的景象。
大塊:天地,大自然。
群季:諸弟。古人以伯、仲、叔、季為兄哥之排行。
康樂:謝靈運。南朝著名山水詩人,封康樂公,故世稱謝康樂。
瓊筵:喻筵席之珍貴。
羽觴:有雙耳的酒杯。
醉月:醉酒於月下。

捕蛇者說---柳宗元

永州之野產異蛇,黑質而白章,觸草木盡死;以齧人,無禦之者。然得而腊之以為餌,可以已大風、攣踠、瘻癘,去死肌,殺三蟲。其始,太醫生以王命聚之,歲賦其二。募有能捕之者,當其租入。永之人爭奔走焉。

有蔣氏者,專其利三世矣。問之,則曰:「吾祖死於是,吾父死於是,今吾嗣為之十二年,幾死者數矣。」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余悲之,且曰:「若毒之乎?余將告於蒞事者,更若役,復若賦,則何如?」蔣氏大戚,汪然出涕,曰:「君將哀而生之乎?則吾斯役之不幸,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。嚮吾不為斯役,則久已病矣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,積於今六十歲矣。而鄉鄰之生日蹙,殫其地之出,竭其廬之入。號呼而轉徙,餓渴而頓踣。觸風雨,犯寒暑,呼噓毒癘,往往而死者,相藉也。曩與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無一焉。與吾父居者,今其室十無二三焉。與吾居十二年者,今其室十無四五焉。非死即徙爾,而吾以捕蛇獨存。悍吏之來吾鄉,叫囂乎東西,隳突乎南北;譁然而駭者,雖雞狗不得寧焉。吾恂恂而起,視其缶,而吾蛇尚存,則弛然而臥。謹食之,時而獻焉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盡吾齒。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,其餘則熙熙而樂,豈若五鄉鄰之旦旦有是哉。今雖死乎此,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,又安敢毒耶?」

今聞而愈悲。孔子曰:「苛政猛於虎也。」吾嘗疑乎是,今以蔣氏觀之,猶信。嗚呼!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!故為之說,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。





語譯:
永州的郊野,出產一種奇異的蛇,身子是黑色的,卻有白色的花紋,被牠碰到的草木都會枯死;咬著了人,就無藥可治。但是捉到牠晒乾做藥,可以治好痲瘋、手足拳曲、惡生腫瘡等病,也可以去腐生肌,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。當初太醫奉皇帝的命令徵購這種蛇,每年進貢兩次。為此招募能捕蛇的人,作為抵充當交的租稅。於是永州的人,都爭先恐後去捕蛇。

有個姓蔣的人,專門捕捉這種蛇已經歷時三代了。問他捕蛇的情況,卻回答說:「我的祖父死於捕蛇,我的父親也是,現在我繼承這件事已經十二年了,差點送命也好多次了。」說這話時,表情似乎很悲戚。我為他難過,便說:「你痛恨做這件事嗎?我可以替你告訴地方官,換件差事給你,恢復你的賦稅,你看怎麼樣?」蔣氏聽了更悲傷,眼淚汪汪地流出來,說:「您是可憐我,要讓我活下去嗎?那麼我做這工作的不幸,還不像恢復我納稅的不幸那麼嚴重。以前我要是不做這件差事,早就困苦不堪了。

自從我三代住在這裡,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,鄉里鄰居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艱難。他們繳出田地上所有的糧產,屋子裡全部的收入,哭喊著輾轉遷徙,挨餓受渴,顛躓頓仆,遭到風吹雨打,冒著嚴寒酷暑,呼吸著瘴癘之氣,常常是屍首一個壓著一個。從前與我祖父同住的人,現在十家中剩不到一家;和我父親同住的人,現在十家中剩不到二三家;和我同住十二年的人,現在十家中剩不到四五家,他們不是死去,就是搬走,只有我因為捕蛇才得以倖存下來。每當兇惡的官差來到村中,到處狂呼喊叫,騷擾毀壞,大家都喧嘩驚恐,連雞狗也不得安寧。每天我緊張小心地起身,看看瓦罐裡的蛇還在,就很放心地睡覺。細心地餵養牠,到了時候就獻上去。回來後就安心地吃田裡的糧產,以享盡我的一生。一年中大概冒著生命危險捕蛇不過兩次,其餘的時間就快樂地生活,哪像我的村人們每天都活在痛苦中呢?如今即使因捕蛇而死,比起我的鄉人已經晚了許多時間才死,我又怎敢抱怨呢?」

我聽了之後更加感到悲痛。孔子說:「苛刻的稅制比老虎還要凶狠。」我曾經懷疑這句話,現在從蔣氏的遭遇看來,是真正可信的。唉!誰知嚴苛沉重的稅制毒害,竟比這種毒蛇還厲害了好多好多!所以我寫了這篇(捕蛇者說),等待那些視察民情的官員能做個參考。






注解:
腊:音ㄒㄧ,晒乾、晾乾。餌,藥物。
大風:麻瘋病。
攣踠:手腳曲而不能伸。
廔癘:廔,脖頸腫。癘,惡瘡。
三蟲:即三尸蟲,為潛於人體的寄生蟲。
殫:盡。
隳突:騷擾衝撞。隳,音ㄏㄨㄟ,毀也。
恂恂:害怕緊張的樣子。
苛政猛於虎:語出《禮記.檀弓下》,意謂嚴苛的稅制,比老虎還要更凶狠。

至小丘西小石潭記---柳宗元

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聞水聲,如鳴珮環,心樂之。伐竹取道,下見小潭,水尤清冽,全石以為底,近岸卷石底以出,為坁,為嶼,為堪,為岩。青樹翠蔓,蒙絡搖綴,參差披拂。潭中魚可百許頭,皆若空遊無所依。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,佁然不動,俶爾遠逝,往來翕忽,似與遊者相樂。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滅可見。其岸勢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坐潭上,四面竹樹環合,寂寥無人,淒神寒骨,悄愴幽邃。以其境過清,不可久居,乃記之而去。

同遊者吳武陵、龔古,余弟宗玄。隸而從者,崔氏二小生,曰恕己,曰奉壹。




語譯:
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後,隔著一片竹林,聽到流水潺潺,響聲好像佩玉撞擊,心裡很高興,便砍掉竹子闢出一條道路,人往下走看到一個小水潭,潭水特別清澈冰涼。潭底是一整塊石頭,石頭在靠近岸邊時有些部份向上翻捲露出水面,有的像水中高地,有的像小島,有的凹凸不平, 有的高聳陡立。潭上青蔥的樹木和蒼翠的藤蔓,蒙蓋纏繞、搖動相連,長短參差不一的枝條下垂飄盪。潭中的魚有一百多條,在清潭中都像是懸游在空中無有依憑。日光向下透射到水中,魚兒的影子映照在石底上,有時呆呆地動也不動;有時突然又游向遠處,往來十分迅速,好像與遊人一同嬉樂。從水潭的西南方眺望,有小溪曲折如北斗星蜿蜒的如蛇行而下,或隱或現,約略可見。潭水兩岸的地勢像犬牙般相互交錯,無法知道它的源頭。坐在潭邊,四面竹樹重重圍繞,安靜的沒有一絲人聲,使人感到心神淒涼,深深的寂寞與憂愁襲上心頭,寂寞幽深。因為這裡環境過於清冷,因而不能久留,於是記下景色後就離去了。

同遊的人是吳武陵、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。跟隨同來的,是姓崔的兩個年輕人,一個名叫恕己,一個名叫奉壹。





注解:
坻:音ㄔˊ,水中高地。
嵁:山石凹凸不平。
佁然:痴呆不動的樣子。佁,音ㄧˊ。
俶爾:忽然。俶,音ㄔㄨˋ。
翕忽:迅速的樣子。翕,音ㄒㄧˋ。
悄愴幽邃:悄愴,寂寞、憂傷。幽邃,幽深。

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

始得西山宴遊記---柳宗元

自余為僇人,居是州,恆惴慄。其隙也,則施施而行,漫漫而遊。日與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窮迴谿;幽泉怪石,無遠不到。到則披草而坐,傾壺而醉;醉則更相枕以臥,臥而夢。意有所極,夢亦同趣。覺而起,起而歸。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,皆我有也,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。
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坐法華西亭,望西山,始指異之。遂命僕人過湘江,緣染溪,斫榛莽,焚茅筏,窮山之高而止。攀援而登,箕踞而遨,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。其高下之勢,岈然窪然,若垤若穴。尺寸千里,攢蹙累積,莫得遁隱。縈青繚白,外與天際,四望如一。然後知是山之特立,不與培塿為類。悠悠乎與顥氣俱,而莫得其涯;洋洋乎與造物者遊,而不知其所窮。

引觴滿酌,頹然就醉,不知日之入。蒼然暮色,自遠而至,至無所見,而猶不欲歸。心凝形釋,與萬化冥合。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,遊於是乎始,故為之文以志。是歲,元和四年也。




語譯:
自從我成為罪人,被貶居住在此州後,經常憂懼不安。空閒的時候,就外出緩步行走,漫無目的地到處遊覽。每天與同伴們攀登高山,鑽進深林,窮盡曲迴的溪水,尋訪有幽勝的泉水和怪異的山石之處,無論多遠都去遊歷。到了就撥開野草坐下來,酒壺見底喝個醉,醉了就互相依靠著睡覺,睡著就作夢。心中想到什麼夢中也夢見什麼。醒了就起來,起來了就回家。原以為所有這個州中的山水有奇異形態的,都已被我享有了,卻還不曾知道西山風景的怪異奇特。

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為坐在法華寺的西亭,遙望西山,指點觀看才感到它的奇特。於是命令僕人隨同渡過湘江,沿著染溪行進,砍去叢生的草木,焚燒茂密的茅草,一直爬到山的最高處才停止。攀援著登上山頂,伸直雙腿隨意坐在地上嬉樂,降近幾個州的土地都在坐席下面。它們高高低低的地勢,空闊深遠、低窪凹陷,有的像蟻冢、有的像洞穴。近在眼前或遠隔千里的,全都聚集收攏在一起,絲毫不能隱藏。青山白水縈迴繚繞,盡頭處與天相接,四面望去渾然一體。這才知道西山的獨特卓立,不可與小土丘歸為同類。廣遠無際彷彿和大氣混同,不知道何處是它的邊際;飄忽不定似乎與造物者同遊,不知道哪裡是它的終點。

拿起酒杯斟滿酒,醺醺然醉了,連太陽下山都不知道。蒼茫的暮色由遠而近,直到什麼都看不見時,卻還不想回家。我心神凝結、形體解脫,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。這以後才知道我過去並不是遊覽,真正的遊覽從現在才開始,所以寫了這篇文章記載下來。這年是元和四年。





注解:
僇人:受刑辱的人、罪人,這裡指遭貶。僇,音ㄌㄨˋ。
惴慄:音ㄓㄨㄟˋ  ㄌㄧˋ,憂懼不安的樣子。
施施:音ㄧˊ,緩慢行走的樣子。
榛莽:雜亂叢生的草木。榛,音ㄓㄣ。
箕踞:雙腿伸直岔開而坐,形如簸箕,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。
岈然:岈,音ㄒㄧㄚˋ,岈然,出谷空闊深遠的樣子。
窪然:窪,音ㄨㄚ,窪然,低窪凹陷的樣子。
垤:音ㄉㄧㄝˊ,螞蟻窩外的小土堆。即蟻封或蟻冢。
培塿:音ㄆㄡˊ  ㄌㄡˇ,小土丘。
心凝形釋:這是形容自己形神俱忘。

祭十二郎文---韓愈

年月日,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,乃能銜哀致誠,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,告汝十二郎之靈:

嗚呼!吾少孤,及長,不省所怙,惟兄嫂是依。中年,兄歿南方,吾與汝俱幼,從嫂歸葬河陽;既又與汝就食江南。零丁孤苦,未嘗一日相離也。吾上有三兄,皆不幸早世,承先人後者,在孫惟汝,在子惟吾,兩世一身,形單影隻。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:「韓世兩世,惟此而已!」汝時尤小,當不復記憶;吾時雖能記憶,亦未知其言之悲也。

吾年十九,始來京城。其後四年,而歸視汝。又四年,吾往河陽省墳墓,遇汝從嫂喪來葬。又二年,吾佐董承相於汴州,汝來省吾,止一歲,請歸取其孥。明年,承相薨,吾去汴州,汝不果來。是年,吾又佐戎徐州,使取汝者始行,吾又罷去,汝又不果來。吾念汝從於東,東亦客也,不可以久;圖久遠者,莫如西歸,將成家而致汝。嗚乎!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?吾與汝俱少年,以為雖暫相別,終當久相與處,故捨汝而旅食京師,以求斗斛之祿,誠知其如此,雖萬乘之公相,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。

去年,孟東野往,吾書與汝曰:「吾年未四十,而視茫茫,而髮蒼蒼,而齒牙動搖。念諸父與諸兄,皆康強而早世,如吾之衰者,其能久存乎?吾不可去,汝不肯來,恐旦暮死,而汝抱無涯之戚也。」熟謂少者歿而長者存,強者夭而病者全乎!嗚呼!其信然耶?其夢耶?其傳之非其真耶?信也?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?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?少者強者而夭歿,長者衰者而存全乎?未可以為信也。夢也?傳之非其真也?東野之書,耿蘭之報,何為而在吾側也?嗚呼!其信然矣!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!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,不克蒙其澤矣!所謂天者誠難測,而神者誠難明矣!所謂理者不可推,而壽者不可知矣!雖然,吾自今年來,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,動搖者或脫而落矣,毛血日益衰,志氣日益微,幾何不從汝而死也!死而有知,其幾何離?其無知,悲不幾時,而不悲者無窮期矣!汝之子始十歲,吾之子始五歲,少而強者不可保,如此孩提者,又可冀其成立耶?嗚呼哀哉!嗚呼哀哉!

汝去年書云:「比得軟腳病,往往而劇。」吾曰:「是疾也,江南之人,常常有之。」未始以為憂也。嗚呼!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?抑別有疾而至斯乎?汝之書,六月十七日也。東野云,汝歿以六月二日,耿蘭之報無月日。蓋東野之使者,不知問家人以月日;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。東野與吾書,乃問使者,使者妄稱以應之耳。其然乎?其不然乎?

今吾使建中祭汝,弔汝之孤與汝之乳母,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,則待終喪而取以來;如六守以終喪,則遂取以來。其餘奴婢,並令守汝喪,吾力能改葬,終葬汝於先人之兆,然後惟其所願。

嗚呼!汝病吾不知時,汝歿吾不知日;生不能相養以共居,歿不能撫汝以盡哀;斂不憑其棺,窆不臨其穴,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,不孝不慈,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、相守以死;一在天之涯,一在地之角,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,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,吾實為之,其又何尤!彼蒼者天,曷其有極!自今以往,吾其無意於人世矣!當求數頃之田于伊、潁之上,以待餘年,教吾子與汝子,幸其成;長吾女與汝女,待其嫁,如此而已!嗚乎!言有窮而情不可終,汝其知也耶,其不知也耶?嗚呼哀哉,尚饗!







語譯:

某年某月某日,你的叔父愈,聽到你的死訊後的第七天,才能忍著悲哀,懷著誠意,叫建中由遠方帶來了應時的祭品,供在你十二郎的靈前說:

唉!我年幼的時候就沒了父親,長大以後,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樣子,只有依靠哥哥嫂嫂過日子。哥哥在中年時死於南方,那時我和你都還很小。跟著嫂嫂回來,把哥哥埋葬在河陽。後來為了過生活,又同你一起到江南去,雖然孤單窮困,卻沒有一天分開過。我上面雖然有三個哥哥,可是不幸都很早去世。繼承祖先的後代,在孫子這一輩只有你,在兒子這一輩只有我。兩代都只有一個人,真是孤單得很,嫂嫂曾經撫摸著你而指著我說:「韓家兩代,就只剩下你們兩個了!」你當時年紀更小,應當不會有什麼印象;我當時雖然已經能夠記憶,但也還無法體會到這話的悲哀。

我在十九歲時,才來到京城。隔了四年,曾回家去看過你一次。後來又隔了四年,我去河陽掃墓,碰到你正跟著嫂嫂的靈柩來安葬。又隔了兩年,我在汴州幫助董丞相處理事情,你趕來看我;只住了一年,你就說要回去接你的妻子。第二年丞相去世,我離開汴州,結果你沒有來。那年,我在徐州幫忙處理軍務,我派去接你的人剛剛動身,沒想到突然我又離了職,結果你又不能來。我想你跟我到東邊去,然而在東邊也是作客,不能長久待在那裡。要謀求久遠的安定,不如回到西邊去。我準備把家安頓好後,再接你過來。唉!誰想到你竟然突然去世了呢?我和你都是很年輕的人,我心裡總以為雖然暫時分開,最後總會長久相處在一起的;所以我才離開你,去京都作客,當一名小官,以謀求微薄的薪俸。早知如此,即使是最高的官職、最好的待遇,我也不肯有一天離開你而去就任的。

去年孟東野到你那裡去,我曾經託他帶信給你說:「我的年紀,雖然還未滿四十歲,可是我的視覺已經有些模糊,頭髮灰白,牙齒也動搖了。想到叔父和哥哥他們身體都很健康強壯,卻很早就去世;像我身體這樣衰弱的人,還有希望活得很長久嗎?我無法到你那裡去,你又不願到我這裡來,說不定我早晚間就會死去,那你就要抱著無限的悲哀了。」誰知道年輕的反而先死,而年長的卻留了下來;健康的反而短命,多病的卻保全了呢?唉!這是真的嗎?還是在做夢呢?難道是消息不確實嗎?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難道以我哥哥德行那麼好,他的子嗣也要早死嗎?以你的純美聰明,竟不能承受他的福澤嗎?或者是年輕的、強壯的應當早死,而年長的、衰弱的應當不死嗎?這是不可能的。假如說這是做夢或消息不確實,那麼,孟東野的來信、耿蘭的報告,為什麼會在我的身邊呢?唉!這是千真萬確的了。以我哥哥德行那樣好的人,他的子嗣也要早死了;像你那樣純美聰明的人,應該繼承家業的,卻不能承受先人的福澤了!一般人所的天命,實在很難預料;所謂神意,實在很難了解;所謂道理,是不容易推想的;至於人壽,也很難知道啊!雖然如此,我從今年起,灰白的頭髮,有的全部都變白了;動搖的牙齒,有的已經脫落了。體力一天比一天衰弱,精神一天比一天萎靡。還能有多少時候,不跟著你死去呢?如果人死了仍然有知覺,那麼我們分離的日子還有多久呢?如果人死後便沒有知覺,那麼我為你悲傷的日子也不會多了;倒是不悲傷的日子,卻永遠沒有盡頭啊。你的兒子,現在才十歲;我的兒子,也只有五歲。年壯力強的人尚且不能保存,這麼年幼的孩子,又怎能期望他們長大成人呢?唉!真是傷心啊!真是傷心!


你去年的信上寫說:「最近患了軟腳病,常常發作得很厲害。」我說:「這種毛病,江南的人,常常有的。」我不曾把它當作一件可憂慮的事。唉!難道你就是因為這毛病而喪生的嗎?或者是因為另外還有病才弄到這樣呢?你的信,是六月十七日寫的;但是孟東野卻告訴我說你是六月二日離世的。耿蘭的報告,沒有說明月日。這可能是因為東野所派遣的人,不知道應該向家人問清楚日期;而耿蘭的報告,不知道應當說明月日。至於東野寫信給我,日期一定是問他所派遣的人,那人隨便回答他罷了。事情真是這樣嗎?還是不是這樣呢?

現在我叫建中祭奠你,同時慰問你的兒子和你的乳母。他們如果能夠維持生活,守滿你的喪期,那麼就等喪期滿了,再接他們過來;如果不能守滿喪期,那麼就順便接過來。其餘的婢奴,就叫他們守你的喪。只要是我的力量能夠負擔的,最後一定會將你改葬到祖先的墓地去,這樣才算了卻我的心願。

唉!你在什麼時候生病的,我不知道;你在什麼時候去世的,我也不知道。你活著的時候,我不能和你一起生活;你死了以後,我又無法去看你,向你表示哀痛。在你入殮的時候,我不能站在棺木旁邊;在你下葬的時候,我又不能到墓地去。唉!大概是因為我的行為對不住神明,因而才使你早死。我是既不孝又不慈,才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,死在一道。我們一個在天涯,一個在地角。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我的形體相依;死了以後,靈魂也不曾到夢中來和我相會。這都是我造成的,我又怨尤些什麼呢?老天呀!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從今以後,我也沒有活在世間的興趣了!現在我只想在伊水和潁水之上,買下幾百畝的田地來度過我的餘年,一方面教導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,希望他們能夠長大成人;撫養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,等待她們出嫁,就是這樣罷了。唉!話總是要說完的,但是情感卻永遠沒有終了的時候!你究竟知道呢?還是不知道?唉真是哀痛極了!希望你來享用這些祭品吧!




注解:
孥:音ㄋㄨˊ,家眷。
其幾何離:離別不會太久。
比:音ㄅㄧˋ,近來。
兆:墳塋。
窆:音ㄅㄧㄢˇ,下棺於墓穴。
尚饗:希望來享用。祭文中的結尾語。

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

進學解---韓愈

國子先生,晨入太學,招諸生立館下,誨之曰: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;行成於思,毀於隨。方今聖賢相逢,治具畢張,拔去友凶邪,登崇俊良。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蓋有幸而獲選,孰云多而不揚?諸生業患不能精,無患有司之不明;行患不能成,無患有司之不公。」

言未既,有笑於列者曰:「先生欺余哉!弟子事先生,於茲有年矣。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,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;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;貪多務得,細大不捐;焚膏油以繼晷,恆兀以窮年:先生之業,可謂勤矣。觝排異端,攘斥佛老,補苴罅漏,張皇幽眇;尋墜緒之茫茫,獨旁搜而遠紹;障百川而東之,迴狂瀾於既倒:先生之於儒,可謂有勞矣。沈浸醲郁,含英咀華;作為文章,其書滿家。上規姚姒,渾渾無涯;周誥殷盤,佶屈聱牙;《春秋》謹嚴,《左氏》浮誇。《易》奇而法,《詩》正而葩;下逮《莊》《騷》,太史所錄,子雲相如,同工異曲:先生之於文,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。少始知學,勇於敢為;長通於方,左右俱宜:先生之於文,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。少始知學,勇於敢為;長通於方,左右俱宜:先生之於為人,可謂成矣。然而公不見信於人,私不見助於友;跋前躓後,動輒得咎。暫為御史,遂竄南夷;三年博士,冗不見治。命與仇謀,取敗幾時!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;頭童齒豁,竟死何裨?不知慮此,而反教人為!」

先生曰:「吁!子來前!夫大木為杗,細木為桷,欂櫨侏儒,根闑扂橯。各得其宜。施以成室者,匠氏之工也。玉札丹京,赤箭青芝,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並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。登明選公,雜進巧扭,紆餘為妍,卓縈為傑,校短量長,惟器是適者,宰相之方也。昔者孟蚵好辯,孔道以明,轍環天下,卒老於行。勞卿守正,大論是弘;逃讒於楚,廢死蘭陵。是二儒者,吐辭為經,舉足為法,絕類離倫,優入聖域,其遇於世何如也?今先生學雖勤,而不繇其統;言雖多,而不要其中;文雖奇,而不濟於用;行雖修,而不顯於眾。猶且月費俸錢,歲靡廩粟;子不知耕,婦不知織。乘馬從徒,安坐而食;踵常途之促促,窺陳編以盜竊。然而聖主不加誅,宰臣不見斥,茲非其幸歟!動而得謗,名亦隨之。投柔置散,乃分之宜。若夫商財賄之有亡,計班資之崇庳。忘己量之所稱,指前人之瑕疵,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,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,欲進其豨苓也。」




語譯:

國子先生早晨來到太學,召集學生們,讓他們站在學館的臺階下,教誨他們說:「學業的精進,在於勤奮努力;學業的荒廢,則是由於嬉遊。德行的培養,在於深思精求;德行的毀敗,則是由於盲從隨便。而今天聖君有賢臣輔佐,法律政令全都建立了起來。清除兇惡邪僻的壞人,提拔德才兼備的人才,人們只要有一點美德,或者具有一技之長,沒有不被任用的。經過蒐羅選拔,培養造就,也許有的人是僥倖被選中的,但誰能說因為人才多,傑出之士就會被埋沒?你們這些學生要擔心的,應是自己的學業是不是有所精進,而不必問主管官員是不是具有知人之明;要擔心的應是自己德行是不是完善,而不必問主管官員是不是公平。」

一語未盡,有個學生在隊列中不禁笑出聲來,問道:「先生這是在騙我們吧!弟子跟隨先生學習,到現在也有些年頭了。先生的口中不停的誦讀六經的文章,手中不停的翻閱諸子百家的著作。對於記事類的著作,一定要歸納出他的重點;對於理論性著作,一定要探索出它的精義。貪求多讀,務必要求有所得,不論大小問題,都不肯忽略,點著燈燭,夜以繼日地長年勤奮堅持學習。先生在學業方面,可以稱得上是勤勉的了。

抨擊異端學說,排斥佛教和道教。修補儒學欠缺的地方,使其幽奧深微的道理得到發揚光大;尋覓將要失傳的儒家道統,獨自到處搜求,要遠繼孔孟開創的事業;就像築起堤壩,防止江河橫溢,使之東流入海那樣,來引導百家歸向儒家學說;就像力挽洶湧澎湃的波濤那樣,來扭轉佛、道教異端造成的禍害。先生對於儒學,可以說是有功勞的了。

沈浸在精闢的儒家典籍中,細細品味其中的精華,寫成著作,堆滿屋。效法《虞書》、《夏書》內容的深博廣大;效法《周書》、《商書》文字的艱澀難讀;學習《春秋》用字的謹嚴,內含褒貶;彷效《左傳》鋪張誇大的用辭;學《周易》奇妙而有規則的變化、《詩經》的思想純正,文辭華美。向下效法《莊子》、《離騷》太史公司馬遷的《史記》,至於揚雄、司馬相如的辭賦,風格雖然不同,卻是一樣的美好精妙。您的文章,可說是內容廣博、文筆恣肆的了。

先生少年時代剛懂得學習的時候,就敢作敢為;年長以後通達禮法,能夠恰當地處理各種事情;先生在為人方面,可以說是成熟、練達的了。然而,在政事公務中得不到別人的信任,在個人生活上得不到朋友的幫助,進退兩難,動輒得咎。剛當上監察御史不久,就被貶謫到南方的偏遠之地,做了三年的國子監博士,職位閒散,無法表現出您的政治才能。就像命中注定般,老是遇見仇敵,一次次地遭遇挫折。冬季的天氣還不算太冷,您的孩子卻凍得哭號;豐收的時節,您的妻子卻因饑餓而啼哭。先生的頭髮脫落了,牙齒也殘缺了,就這樣一直到死,作學問又有什麼益處呢?先生您不知道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,反倒教訓起人了!」

國子先生說:「咳!你站到前邊來!大木做屋梁、小木做椽子,有的木頭做斗拱,有的木頭做短柱,還有的做門樞、門橛、門閂、門柱,它們各自合宜的派上用場,以造成房屋,這是木匠的本事。玉札、朱砂、天麻、龍芝這些名貴的藥材,牛尿、馬屁菌、破鼓皮這些普通的藥材,統統收藏起來,等著派上用場而沒有扔掉,這是醫生的高明。選拔人才時,識別準確、公正無私,智巧的、笨扭的都加以錄用了,為人厚重、謹慎、有涵養的,這很好,為人性格豪放、才能出眾的,這也很好。比較各種人才的短處和長處,根據他們的才能加以任用,這是宰相治國的方法。

古時候孟軻喜歡辯論,孔子的學說得以大明,可是他乘著車子漫遊天下,最終在奔波中老去,也沒有人重用他。荀子恪守孔子的正統,發揚光大了儒家思想,但他為了逃避讒言來到楚國,後來又被罷官,老死在蘭陵。這兩位儒者,發出的言論成為經典,做出的行動成為規範,他們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儒者,進入了聖人的境地,然而他們在世上的境遇又是如何呢?

現在我對學業雖然勤勉,卻沒有遵循儒家的道統;言論雖然不少,但不夠中肯;文章雖然寫得奇妙,但沒有什麼實用;品行雖然有一定的修養,但並未超出眾人。儘管這樣,我還每個月領取薪俸,每年耗費公帑。兒子不懂耕田,妻子不會織布,自己出門時就騎馬,後面跟著僕役隨從,輕輕鬆鬆地吃飯度日,小心謹慎地遵循著世俗之道。我的著作不過是從古書中抄襲出來的一點東西而已。然而,聖明的天子不懲罰我,宰相不罷免我,這難道不是我的幸運嗎?一做事就遭到毀謗,名聲也跟著受到影響。被安置在閒散的位置上,那也是本該如此的。至於考慮俸祿的多少,計較官位的高低,忘了自己的能力適宜做什麼事,只知一昧指責上司的過失,這就像質問木匠為什麼不用短木做柱子,指責醫生不應用菖蒲而應該用豬苓做長壽藥一樣啊!」





注解:
治具畢張:治具,法令。畢張,盡皆舉辦。
登崇峻良:登崇,擢升、提拔。峻良,才學出眾的優秀人才。
兀兀:音ㄨˋ,辛勞、刻苦。
補苴罅漏:苴,音ㄐㄩ,填補。罅,音ㄒㄧㄚˋ,孔隙。
張皇幽眇:張皇,發揚光大。幽眇,儒家學說之精奧微妙的道理。眇,同渺。
易奇而法:《易經》卦象變化神奇,但有法則可循。
跋前躓後:進退兩難。
裨:音ㄅㄧˋ,裨益。
杗:音ㄇㄤˊ,棟樑。
桷:音ㄐㄩㄝˊ,方椽子。
椳:音ㄨㄟˇ,門樞。
闑:音ㄋㄧㄝˋ,門中所豎的短木,即門橛。
扂:音ㄉㄧㄢˋ,門閂。
楔:音ㄒㄧㄝˋ,門兩旁所豎的長木。
促:音ㄔㄨㄛˋ,同「娖娖」,小心謹慎的樣子。
杙:音ㄧˋ,短木。
豨苓:又名豬苓,菌類植物,一種瀉藥。

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

師說---韓愈

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。

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,固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也,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。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?是故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

嗟乎!師道之不傳也久矣,欲人之無惑也難矣。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,猶且從師而問焉;今之眾人,其下聖人也亦遠矣,而恥學於師。是故聖益聖,愚益愚。聖人之所以為聖,愚人之所以為愚,其皆出於此乎?

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;於其身也,則恥師焉,惑矣!彼童子之師,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,非吾所謂傳其道、解其惑者也。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,小學而大道,吾未見其明也。

巫醫樂師百工之人,不恥相師。士大夫之族,曰師、曰弟子云者,則群聚而笑之。問之,則曰:「彼與彼,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。」嗚呼!師道之不復,可知矣!巫醫樂師百工之人,君子不齒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歟!

聖人無常師。孔子師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「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。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,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
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藝經傳,皆通習之,不拘於時,學於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(師說)以貽之。





語譯:
古代求學問的人一定有老師。老師是傳授知識道理、講授學業、解除疑惑的人。人不是生來就知道一切道理的,誰沒有疑惑呢?有疑惑卻不去請教老師,他的疑惑,就永遠無法解決了。

出生在我之前比我年長的人,他了解道理的時間,一定比我早,所以我跟他學習;就算是出生在我之後的人,他了解道理的時間,也有可能比我早,我也應該跟他學習。我所要學習的是道理,哪裡需要顧慮他的年歲比我大還是小呢?所以不管他是富貴還是貧賤,是年長還是年幼,只要他明白道理學問,他就可以做我的老師。

唉!從師問道的風氣不流行已經很久了,想要讓人沒有疑惑實在很困難。古時候的聖人,他們的智慧超出一般常人是很深遠的,他們尚且跟從老師學習提出疑問;現在大多數的人,比起聖人來都差得很遠,但是大多數的人卻覺得跟老師學習是可恥的。因為這樣,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,愚笨的人就更加愚笨了。聖人之所以能夠做聖人,愚人之所以始終是愚人,其原因不都出在這個道理嗎?

愛子女的人,都選擇好老師來教導子女;可是他自己卻恥於向老師學習,真是使人困惑啊!那些孩童的老師,教導他們讀書, 讓他們學習的是句讀,而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、解除疑惑。句讀的方法不曉得,就去請教老師;有疑問不能解決,卻不去請教老師。學習小的圮方,反而遺漏大的地方,我真不明白他們的聰明究竟在哪裡?

巫師、醫生、樂師、各種工匠,不認為跟老師學習是可恥的。至於士大夫這些人,一提到「老師」、一提到「學生」,大家就圍聚在一起加以恥笑。問他們為什麼這樣,他們就說:「因為他和他的年紀相差不多,知道的道理也差不多呀!如果向地位低的人學習就會覺得很羞恥,如果拜地位高的大官做老師就好像是在巴結他。」唉!從師問道的風氣不可能恢復,這是很明白的了。巫師、醫生、樂師、各類工匠,是君子所瞧不能的,現在君子的知識反而比不上他們,這真是太奇怪了。

聖人沒有一定的老師,孔子就曾經跟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學習。郯子這些人,他們的賢明比不上孔子。孔子說:「三個人走在一起,這裡面一定有我的老師。」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,老師也不一定什麼都比學生好。得知道理有早晚的差別,道術、學業各有各的專門研究,就是這樣而已。

李蟠今年十七歲,很喜好古文,六經的經文和傳注全部都讀過了。他不受時下風氣的拘束,來跟我學習。我嘉賞他能依照古人的師道去做,所以寫了這篇(師說)贈送給他。




注解:
或不焉:在此指有的不向老師求教。
小學而大遺:用小的視野來學習,卻遺漏大的道理學問。
官盛則近諛:官職顯盛,就近於諂媚。
不齒:不屑與之同列。
郯:音ㄊㄢˊ 。
萇:音ㄔㄤˊ。
老聃: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陽,孔子曾向其請教周禮;聃,音ㄉㄢ。
蟠:音ㄆㄢˊ。
六藝經傳:即六經:詩、書、易、禮、樂、春秋。聖人著作稱「經」,解釋經文曰「傳」。
貽:音ㄧˊ,贈送。

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

原毀---韓愈

古之君子,其責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輕以約。重以周,故不怠;輕以約,故人樂為善。

聞古之人有舜者,其為人也,仁義人也,求其所以為舜者,責於己曰:「彼,人也;予,人也;彼能是,而我乃不能是?」早夜以思,去其不如舜者,就其如舜者。聞古之人有周公者,其為人也,多才與藝人也,求其所以為周公者,責於己曰:「彼,人也;予,人也;彼能是,而我乃不能是?」早夜以思,去其不如周公者,就其如周公者。

舜,大聖人也,後世無及焉。周公,大聖人也,後世無及焉,是人也,乃曰:「不如舜,不如周公,吾之病也。」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?其於人也,曰:「彼,人也,能有是,是足為良人矣,能善是,是足為藝人矣。」取其一,不責其二。即其新,不究其舊。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。一善易修也,一藝易能也,其於人也,乃曰:「能有是,是亦足矣。」曰:「能善是,是亦足矣。」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?

今之君子則不然。其責人也詳,其待己也廉。詳,故人難於為善;廉,故自取也少。己未有善,曰:「我善是,是亦足矣。」己未有能,曰:「我能是,是亦足矣。」外以欺於人,內以欺於心,未少有得而止矣,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?其於人也,曰:「彼雖能是,其人不足稱也;彼雖善是,其用不足稱也。」舉其一,不計其十;究其舊,不圖其新;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,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?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,而以聖人望於人,吾未見其尊己也。

雖然,為是者,有本有原,怠與忌之謂也。怠者不能修,而忌者畏人修。吾常試之矣,嘗試語於眾曰:「某良士,某良士。」其應者,必其人之與也;不然則其所疏遠、不與同其利者也;不然則其畏也。不若是,強者必怒於言,懦者必怒於色矣。又嘗語於眾曰:「某非良士,某非良士。」其不應者,必其人之與也;不然則其所疏遠、不與同其利者也;不然則其畏也。不若是,強者必說於言,懦者必說於色矣。是故事修而謗興,德高而毀來。

嗚呼!士之處此世,而望名譽之光,道德之行,難已。將有作於上者,得吾說而存之,其國家可幾而理歟!





語譯:
古時候的君子,他們要求自己很嚴厲而且周密,他們對別人的要求很少而且很簡單。因為要求自己嚴厲而且周密,所以他們不怠惰;因為對別人的要求很少而且簡單,所以其他人就會樂於去做善事。

聽說古時候有個叫做舜的人,他的做人,是屬於仁義的。探究他之所以成為舜的道理,就責備自己說:「他是一個人,我也是一個人;他能夠這樣,但是我竟然不能這樣?」早晚都把這件事記在心裡,改掉那些不像舜的,效法那些像舜的。聽說古時有個叫周公的人,他的做人,是屬於多才多藝的。探究他之所以成為周公的道理,就責備自己說:「他是一個人,我也是一個人;他能夠這樣,但是我竟然不能這樣?」早晚都把這件事記在心裡,改掉那些不像周公的,效法那些像周公的。

舜是一個偉大的聖人,後代沒有人能比得上他;周公是一個偉大的聖,後世也沒有人能比得上他。有一個人這麼說:「我比不上舜,也比不上周公,這是我的缺點啊。」這不就是要求自己很嚴苛而且很周密嗎?對於別人,他就說:「那個人能夠有這樣的成就,稱得上是個好人了。能夠把這件事做得很好,可以算是有本領的人了。」只稱讚他某一方面,不苛求他別的地方;只談論他的現在,不追究他的過去。戰戰兢兢的只怕人家不能得到為善的好處。一件善事是容易做的,一種技藝是容易學成的;對於別人,卻說:「他能夠有這樣的善行,已經夠好了。」或說:「他能夠把這件事做得很好,已經夠好了。」這不就是對別人的要求很少而且很簡單嗎?

現在的君子,就不是這樣了。他們要求人家很周詳,對自己的要求卻很少。因為要求他人周詳,所以別人很難去做善事;因為要求自己簡單,所以自己獲得的很少。自己沒有好的表現,卻說:「我能夠把這事做好,就已經足夠了。」自己沒有本領,卻說:「我能有這樣的才能,這也就夠了。」對外用來欺騙別人,對內用來欺騙自己的良心,還沒有獲得些什麼便停止了,這不就是對自己的要求太簡單了嗎?他們對於別人,就說:「他雖然能夠做這件事,但是他的為人是不值得稱讚的;他雖然能夠把這件事做得很好,但是這件事的用處是不足以稱道的。」只提他這一方面的事,不計量其他的善行;只追究他過去的表現,不談論他現在的成就。戰戰兢兢的,就怕別人有名望,這不就是要求別人太周詳了嗎?這就是所謂不用要求別人的準則來要求自己,而用聖人的條件去希望別人做到,這種人我看不出他有自己尊重自己的地方。

話雖這麼說,然而這樣做的人,也是有他根本的原因的,就是「怠惰」與「妒忌」。怠惰的人無法修養自己,妒忌的人則怕別人修養自己。我常常加以試驗,曾試著告訴許多人說:「某人是一個良士,某人是個良士。」那些附和回應的人,一定是那個人的同黨;否則,就是他所疏遠、與他沒有利害關係的人;再不然,就是那些懼怕他的人。如果不是這樣,強橫一點的人一定會說出他的憤怒,怯懦的人一定會表現出憤怒的臉色來。我也曾對許多人說:「某人不是良士,某人不是良士。」那些不贊同的人,一定是那個人的同黨;否則,就是他所疏遠、與他沒有利害關係的人;要不然,就是那些懼怕他的人。如果不是這樣,強橫的人就會說出他的喜悅;怯懦一點的就會表現出喜悅的神色。因此,事情做成功,毀謗的話就會興起;德行提高,毀謗的話也跟著來了。

唉!士人處在這個世界裡,希望自己得到美好名譽的光輝,道德能傳佈出去,實在太難了。那些居於上位而希望有所作為的人,聽到我的這一番言論,如果能把它牢牢記在心裡,那麼這個國家,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得很好了。




注解:
恐恐然:驚懼惶恐的樣子。
稱:稱道。
有本有原:有根本有起源。
可幾而理:幾乎可以治理得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