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人,要和中有介;
處事,要精中有果;
認理,要正中有通。
解釋:
與人交往,要謙遜和緩,又要有耿介之心;處理事務,要反覆斟酌,又要果敢決斷;研讀哲理,要公正平允,又要懂得變通。
古之學者,得一善者,附於其身;
今之學者,得一善言,務以悅人。
解釋:
古代的學者,得到一句精粹的話,就會身體力行;現在的文人,得到一句良言,立即向人炫耀。
古之君子,病其無能也,學之;
今之君子,恥其無能也,諱之。
解釋:
古代的學者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擔憂,就發奮學習;現在的文人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羞愧,就隱瞞短處,避諱批評。
眼界要闊,遍歷名山大川;
度量要宏,熟讀五經諸史。
解釋:
眼界要開闊,就要遊覽名山大川;度量要宏大,須得熟讀經史典故。
讀經傳,則根底厚;
看史鑑,則議論偉;
觀雲物,則眼界寬;
去嗜欲,則胸懷淨。
解釋:
讀經書,閱傳注,就為治學打下堅實基礎;看史籍,鑑古今,就使宏論滔滔切中要點;遊山川,觀壯景,就使志氣凌雲眼界開闊;戒嗜好,棄私欲,就使胸懷磊落一塵不染。
一庭之內,自有至樂;
六經之外,別無奇書。
解釋:
庭院雖小,自有賞心悅目之樂事;六經之外,更無奇特之書。
讀未見書,如得良友;
讀已見書,如逢故人。
解釋:
閱讀沒看過的書,如結識好友,情意合契;重讀已看過的書,如老友相會,敘舊增誼。
何思何慮,居心當如止水;
勿止勿忘,為學當如流水。
解釋:
切忌多思多慮,心胸心境應如靜止不動的水,純潔寧靜;不應停止遺忘的是,為學求知要像流動不息的水,永無休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