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1按鈕

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

答司馬諫議書---王安石

某啟:昨日蒙教,竊以為與君實游處,相好之日久,而議事每不合,所操之術多異故也。雖欲強聒,終必不蒙見察,故略上報,不復一一自辨。重念蒙君實視遇厚,於反覆不宜鹵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實或見恕也。

蓋儒者所爭,尤在於名實;名實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實所以見教者,以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諫,以致天下怨謗。某則以為:受命於人主,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,以授之於有司,不為侵官;舉先王之政,以興利除弊,不為生事;為天下理財,不為征利;關邪說,難壬人,不為拒諫;至於怨誹之多,則固前知其如此也。人習於苟且非一日,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,同俗自媚於眾為善。上乃欲變此;而某不量敵之眾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?盤庚之遷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。盤庚不為怨者故,改其度;度義而後動,是而不見可悔故也。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為,以膏澤斯民,則某知罪矣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為而已,則非某之所敢知。

無由會晤,不任區區向往之至。





語譯:
安石敬啟:前幾天承蒙指教,我私下覺得和君實交往,相處已久,可是討論到公事時,意見卻往往不合,那是因為所採取的辦法各有不同的緣故。我雖然想勉強向你解釋,相信必定也得不到你的諒解;所以就沒有寫信給你,也不再一一自行辯白。但我又想到向來承蒙君實厚待,在書信往來不應該馬馬虎虎,所以現在就詳細說明原委,希望君實或許能寬恕我。

要知道讀書人最容易發生爭論的,主要乃在於名分和實際之間的關係,如果名分和實際的關係能夠弄得明白,那麼天下間的事理也就不難掌握了。現在君實批評我是越職侵權、故意生事、奪取民利、拒絕忠告,以致天下人產生怨恨,對我攻擊。可是,我卻以為:接受君主的命令,規劃各種法律與制度,由朝廷修訂通過,交給主管的官吏執行,這不能算是越職侵權;拿出以前帝王所採行的種種政治設施,為民興利,為國除弊,這不能算是故意生事;替天下整理財政,這不能算是奪取民利;駁斥歪曲的言論、批判詭詐的人物,這不能算是拒絕忠告。至於種種怨恨與毀謗,那是我早就料得到的。一般人習慣於苟且偷安,已非一日,士大夫多半不體諒國家的安危,只知迎合世俗,求得大眾歡喜,那就算是好人。現在皇上要改革這種風氣,而我沒有考慮到反對者究竟有多少;竟想出力幫助皇上來對抗他們,那麼大家還有不叫囂吵鬧的嗎?記得商代的名王盤庚要遷都時,一般老百姓都起來埋怨,不只是朝廷中的一些官吏反對而已。但盤庚並未因為有人埋怨,而變更他的計劃;這是由於事前已作過合理的考慮,然後採取行動,深知自己是對的,所以沒有發現可以後悔的地方。

假使君實責備我處理國事這麼久,仍不能幫助皇上,做出一番大作為,使老百姓受到好處,那我是承認有罪的。如果說今日應該什麼事都不做,只要守著以前的成規就夠了,那就不是我所願意領教的了。

沒有機會見面,對您不勝想念仰慕之至。





註解:
所操之術:所採取的辦法。
強聒:強要說話。
視遇:看待。
生事:無故生事,標新立異。
征利:與民爭利,追逐財貨。
拒諫:不聽勸告,剛愎自用。
難壬人:駁斥善於辯解的小人。
同俗自媚:同流合污,附和世俗,沒有主見。
洶洶然:叫囂吵鬧的樣子。
胥:都,互相。
度義:考慮是否合乎義理。
膏澤斯民:把恩惠益處帶給人民。
不任區區:不勝心中仰慕之情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